竞技风暴

中国体育报:高薪与伪职业化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04:03 中国青年报

  俱乐部愿意出高薪,运动员乐得拿高薪,典型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难怪乒羽中心主任蔡振华,谈起国手高薪问题时也是一副实在没辙的样子。

  乒乓球队有攀比的风气早就不是新闻,在比技术比作风的同时,比穿戴比汽车,再比比在俱乐部拿的薪水,似乎也没啥好奇怪的。百万年薪,东家给得起,西家拿不出,投奔东家绝对是市场经济杠杆作用下再寻常不过的人才流动。所以,孔令辉去了山东鲁能,王励
勤去了浙江海天。

  至于俱乐部,连充当先锋的中国足球都没把职业化搞明白,更别说一切都服从国家队需要的乒乓球了。既然不是真正的职业化俱乐部,肯大把投资于俱乐部的目的多半是为了扬名,扬名就需要明星,想把别家的明星收入麾下,最见效的办法就是给对手给不起的高薪。

  而乒羽中心要忙着备战世乒赛、备战奥运会,以及各类带着国际头衔的比赛,还要忙着寻找后备人才,事多人少,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实在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规范运动员日益见长的高薪,好像也没啥可说的。

  更何况乒乓球是国球,不乏群众基础,乒超联赛即使越来越不精彩,还是可以通过从大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的办法来吸引观众。即便部分中小城市观众也有不买账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依然不愁没观众,毕竟国手们还是有号召力的。

  乒羽中心要保持在世界乒坛的霸主地位,这本无可厚非,但既然乒超联赛号称职业联赛,要走市场化道路,俱乐部也都名为职业俱乐部,要加强自身的造血机能,就不能完全不按市场规则出牌。一边是俱乐部拉不到赞助,拢不住观众的窘境,一边却是国手们不断攀升的薪水。难怪有人感慨,乒超联赛也就是球员的薪水职业化了。

  按说没办法扼制高薪,至少也得想办法拢住乒超联赛的市场吧。自己没时间想辙,借鉴国外成熟的职业联赛经验总是可以的。否则,弄个有名无实的职业联赛,到头来受损的还是项目本身。

  一个项目既然要走市场,要搞职业化,就一定要把衣食父母放在心上,要花心思去维护,不管该项目再牛再火都是一样。足球联赛的衰败便是最好的例证。

  作者:曹竞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蔡振华新闻 全部乒乓球新闻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Jor1×aj10


AM95 sample


镭射AJ IV


5月Nike跑鞋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报名北京网友足球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