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每周评论:放纵成本增加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09:10 中国足球报

  为了满足通常的“阅读欲望”制造“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是一些媒体的潜在心理,正如犯罪与否取决于对犯罪欲望的克制程度一样。无所顾忌地完全放纵,从犯罪心理学上讲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而这种放纵在新闻上的出现是由于“新闻犯罪”的代价成本要远远低于刑事犯罪的成本付出。一个时期以来,正是由于这种“零付出”和“制造假新闻”,“更正假新闻”均能带来效益的旱涝保收,使一些媒体的新闻从业者乐此不疲,而且屡试不爽,从中成名而且得利者不是个别的。

  “郎平电话案”是由于郎平忍无可忍地坚决要求某媒体道歉并作出澄清才引发了一场风波。无中生有地制造了一大篇与郎平的越洋电话记录,作者根本不知道郎平在意大利或美国的住处,更无法得知郎平的电话号码。为了挑起“阅读欲望”在“通话”的最后又让郎平“说出”让陈忠和从此要加些小心一类的话,造假的同时又挑拨,把郎平置于不仁不义。

  可这类“采访”在足球新闻中已被见怪不怪。被“采访”的当事者已麻木无奈,同行们哈哈一笑,读者也习惯于姑且一看,权当手机短信的段子。新闻沦落到假冒伪劣的商品行列是谁也想不到的。

  这种情况终于引起了高端主管部门的注意。在下发2005年中超的通知中特别提到了媒体。这可以被看作一个信号,而且可以肯定地说,某些“假新闻”将付出身家性命的代价。

  作者:何 北

  (来源:中国足球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夏日中的期待


FC Cities Pack


第二代喜力AFI


Footscapes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