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记者叶茂实习生何鹏楠)最近几天,有关“青城派”商标名被抢注,并以600万元的价格在网上叫卖一事引申出了一个观念冲突的话题。这种行为究竟是炒作还是一种商业觉醒?本报于昨日下午开通的热线86968754,共有26位热心读者表达了自己的声音。在打进热线的读者中,其中大部分都对抢注“青城派”持不赞成态度,他们从法律甚至道德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来自资阳的刘先生认为:“这是一种炒作,是商标注册人利用了当今武术界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不足,并且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比较单薄的弱点进行的投机行为。”
与刘先生持相同观点,来自成都的陈先生对此事就显得非常气愤:青城派代表的是一种文化遗产,是属于广大民众的,怎么能被某些个人用来注册成商标呢?他们还呼吁有关部门应该进行干预。
与以上持反对意见的读者相比,赞成此事的读者就略显得“人丁单薄”。来自成都的史先生的意见代表了他们的看法:作为国粹的武术,已经随着冷兵器时代的过去而日益式微,应该鼓励一切振兴武术的尝试。将“青城派”注册成商标,可以使青城武术通过市场化而发扬光大。
在我们接听的热线电话中,反对抢注“青城派”商标的声音占了上风。作为商标注册人的杨健鹰仍然处在“众怒难犯”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