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滨:做教练比做运动员累 十运会输赢都无所谓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02:30 新京报 | ||||||||
在国家老山训练总局击剑训练馆内,刚上任当教练的王海滨已经逐渐进入了新角色,在馆内来回不停走动,眼睛始终盯着正在训练的队员,口中不时还对着个别运动员喊着,以纠正他们的错误。大喊大叫的同时,他的手也没闲着,拿着笔在本子上急速记着关于队员训练的情况。看上去,一切都很是有模有样。 角色1 教练
做教练比做运动员累 据王海滨介绍,现在任教练员之职是由几方面的因素促成的。而当谈起做教练的感受时,他脱口说道:“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比当运动员时累多了。” “做教练员是目前最直接也是最适合自己现在状况的方式,国家队现在也需要,加上我今年快毕业了(南京大学法语系),学习任务并不重,不像叶冲他们还在地方兼一些职务,我在地方队什么都没有兼职,所以国家把我调过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其实干体育这块,不管你去读书或者干其他什么事情,最终还是要回来为这个项目服务的,在国家队的话机会还是相对多一些,能学到一些东西。” 位置换了,心态思想都会改变,对于自己现在角色转换的最大感受,王海滨脱口而出:“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比当运动员时累多了,虽然我在当运动员时训练的强度是很大的,但训练完之后就可以去休息。可做了教练就不一样,要从早上站到下午,还要一个接一个场地不停地盯着队员的训练,连续站着的时间往往都会超过四五个小时。” 不管是对做运动员还是对没做多久的教练,在思想上和心态上都处于适应期的王海滨对自己的职责定位有着自己的拿捏,私底下和运动员混得都很熟的王海滨一站到训练馆就换成了另外一副样子。王海滨有着自己的考虑:“在训练场上,出于对工作的尊重,你是教练就要在所处的位置上起到这个作用,我觉得角色是必须明确的,如果容易混淆、主次不分的话在场上就达不到训练的效果。运动员都有松懈的时候,你这时就要用言语、行动来提醒他们,我现在的职责是教练,我就有义务去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对王海滨来说,现在最头痛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运动员,“我在具体的传授方法上还是有所欠缺的,毕竟教与学完全是两码事,现在我正处于向其他教练员学习的阶段。我说的比较少一点,是因为怕自己讲不到点子上,主要还是靠老教练在带。”王海滨笑着说。 角色2 运动员 十运会输赢无所谓 尽管还要参加十运会,但王海滨目前只是进行常规的体能训练,他表示,“主要是以赛代练,保持最基础的体能,技术是不会丢的。一个星期做两到三次专项练习就足够了,只要达到训练的效果就行。” 今年王海滨的主要赛事就是打十运会,在前两站里面王海滨自己感到“有两场打不动了,在体能上感觉差一点。”这次的十运会在王海滨看来“地方队培养你就是为了全运会,这次就是练练手,找找状态。也不是第一次参加了,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发挥一下,反正输赢就那么回事,毕竟是在自己家乡江苏比赛。” 1990年就进入国家队的王海滨,和现在的年轻运动员相比可以说是两代人,在现在一些重要的比赛上面对熟悉的面孔是越来越少。当问到怕不怕被取代的问题时,王海滨哈哈笑了一声说:“我早就等着他们的取代了。” 对于是否还希望参加2008年奥运会这个问题,王海滨有所保留,“要看全运会的状态,看是否具备再次打的状态,不过这也不是自己决定的,对我来说毕竟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当谈到最有印象的比赛时,王海滨突然兴趣高涨,不时加上很少见的肢体语言,开始侃侃而谈他在法国里昂俱乐部还不是种子选手的第一次比赛。据王海滨介绍,当时他是憋了一口气带着让法国人瞧瞧看的心态打的,因为没有积分,他必须从最基层打上去,结果第一天的比赛他得了第一名。王海滨嘿嘿笑了两声,开心地说道:“我在法国的时候帮他们打入全法锦标赛第三名,是他们最好的成绩,获得了参加欧洲杯的资格。去年的欧洲杯我也替他们打到了第三名,是他们俱乐部历史上最好的成绩了,现在他们还经常急着催我回去呢。” 十运会结束后,王海滨准备休息一阵,“我已经处于半退役的状态了。”他说。 角色3 裁判 裁判圈子里,朋友很关键 直到现在,雅典奥运会上裁判的问题对王海滨的触动还很大。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想向世界击剑裁判方面发展的考虑,但是已经取得国内裁判资格的王海滨目前正在进行击剑裁判员的培训,希望今年参加国际裁判的考试。 新京报:你以前曾表示过想当一名裁判,现在还这么想吗? 王海滨(以下简称王):裁判并不是一个职业,只是一个爱好,一种辅助性的工作,在平常的时间可以去做。希望今年能参加国际级裁判的考试,自己对判罚的感觉还不错,对规则掌握应该没什么问题,击剑的规则还是比较复杂的,不过自己感觉还好,都具备了吧。 新京报:击剑对裁判的要求非常高,你怎么看? 王:击剑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技术性的要求非常高,裁判的专业性太强了,一般人都看不太懂,所以一般都是以击剑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来担任该项工作。我本人是很希望去考裁判资格,希望去判罚比赛。 新京报:在比赛中,裁判的误判影响有多大? 王: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年轻的时候也跟裁判“干过仗”,现在想明白了吃亏的终究是自己,你只有适应他、不要希望去改变他,但是我仍然认为你一定要表现出你的不满,但是你的度一定要很好的掌控。但是不光是对我有影响,整个中国队都要面临这些问题的。 新京报:如果你做了裁判,你的想法又是什么? 王:我当然希望通过从事裁判工作对中国的击剑事业多做一些事情。我们中国现在也有国际裁判,而且水平都很高,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语言不行,所以在这个圈子里结交的朋友是很有限的,而在这个圈子里面,朋友是很关键的,因为裁判也是人,也要和人打交道。你结交了以后,都要有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他们可能会在以后判罚中国队的时候有个印象,也可以说是在对以后中国比赛的信息传递上有一定的影响。我感觉凡是中国领先的项目,在这些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好的,比如乒乓球,它在技术委员会都有人,包括部分决策者都有中国人。每个人提出建议的时候肯定是对自己国家有利的,所以说这方面差一点的话,你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 新京报:那你的意思是不是在过去的比赛中你已经感受到我们裁判工作的薄弱了? 王:这方面的确对我们的成绩有影响,击剑要求运动员具有很高的水平,同时它是靠裁判判罚的一个项目,只要是人的判罚,总是会有误差的,但是为什么欧洲人在10次判罚误差的时候7、8次都能占便宜?这还存在观念的问题,因为比赛一般都在欧洲,裁判一般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总觉得欧洲的技术更强,判罚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带一点主观判断,有一定的倾向性。 个人简历 生日:1973年12月25日 籍贯:江苏南京 身高:1.85米 1990年:年仅17岁加入国家击剑队;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亚军; 2001年:世界杯男子花剑个人亚军,大运会男子花剑个人亚军;同年入南京大学就读法语系,将于今年7月毕业并获得南京大学本科学士学位; 2002年:亚运会男子花剑个人、团体冠军;同年赴法国贝桑松留学并加入法国里昂击剑俱乐部; 2003年:世界杯上海站团体亚军,世锦赛团体亚军; 2004年:世界杯葡萄牙站团体第3名,上海站、法国站团体第3,西班牙站团体亚军,德国站个人花剑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花团体亚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花团体亚军。 记者手记 为未来做规划 接受采访那天,王海滨踏着一双拖鞋很自然地出现在记者面前。 这个12岁就开始拿剑的剑客,不觉间已与剑打了20年交道。现在,王海滨已不再是以前那个懵懂少年,几次大赛的痛苦经历让他的心态变得更加成熟。30多岁的人,是到了为自己未来做规划的年纪了,而对于自己的未来,从王海滨的言谈中,记者感受到了他的那份自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到2008年时他的身份有三种可能性:运动员、教练或者裁判。王海滨已经在为延续自己的体育生命做自己的考虑。 本版采写/实习记者甘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