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奥数旋风”刮走了什么?(组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17:02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奥数旋风”刮走了什么?(组图)
  最近,不少省市都发出了停办奥数竞赛的禁令。3月26日,在北京市黄城根小学上“奥数班”的学生领到退款后一起玩耍。
“奥数旋风”刮走了什么?(组图)
  尽管参加奥数班要花费数百甚至上千元,但一些家长仍是趋之若鹜。漫画/左可

  核心提示

  当前中小学“奥数班”过于火热,并且日趋功利化和低龄化,已对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抨击。为此,不少省市纷纷出台有关规定或采取措施,禁止举办收费的“奥数班”和叫停奥赛。然而,一些家长和孩子反映,奥数班仍在“改头换面”现身,部分学校暗地出租教室,一些社会办学机构置禁令于不顾,继续办“班”。

  今天的奥数,承载了太多本不应承载的东西。为奥数松绑,让奥数回归到科学的发展轨道中来,是多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企盼。

  “奥数市场”规模近2亿元

  3月24日,在北京巨人学校海淀数码大厦的报名点,工作人员出示的春季招生表显示,培训课程包括小学各年级的奥数和作文,上课地点主要集中在知春里小学、双榆树中心小学和中关村中学……

  虽然在今年1月初,北京市教委已叫停了“迎春杯”等奥数竞赛,并向全市中小学校提出“七不许”,如不得出租出借校舍让社会办学机构进行学科培训;不得针对小学生组织文化类的培训及学科类竞赛活动;不得组织考试及依据学科类竞赛证书选拔学生等等,但是仍有少数学校的学生上“班”忙,补课忙。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有奥赛成绩不得与招生挂钩的禁令,但由于一些名校招生要求这一成绩,奥数热仍持续升温。

  一位在北京市做了近十年的奥数老师坦言:“一个奥数,带出的是‘奥数经济’,着实养活了不少人!”据了解,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有120万左右的学生,随着近几年奥数培训热的升温,仅以每年有50%的学生参加培训来算,培训费用平均300元,其催生出来的培育市场就接近2亿元的市场规模。另外由此衍生出来的奥数培训教材市场也是蔚为壮观。

  然而,火爆的奥数市场,究竟有多少学生从中获益?这位奥数老师告诉记者:“奥数比赛的获奖率最高也就是千分之四。”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孩子学奥数只是为能拿奖的尖子生做“陪练”。

  “奥数班”步入三大误区

  奥数,奥林匹克数学的简称,奥数教育属特长教育范畴。1984年第一届迎春杯,是由当时的北京市教育局基础教学研究部主持,其初衷是为那些有数学专长的学生开设,入学者须经严格测试方可参学。然而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时下的奥数培训全然变味。

  请看这道奥数题:有6个人都生于4月11日,都属猴,某年他们岁数的连乘积为17597125,这年他们岁数之和是多少?人们不禁要问:且不说这道题有多少成年人能解出来,单看以这样的“怪”题折腾小学生,有多大意义?

  北京市教委曾组织专家对类似上述的奥数题进行评议分析,有专家怒斥:奥数成了数学里的杂技,对小学生没有多大意义,得益的只是借机在孩子身上赚钱的人!

  在调查采访中,不少家长和学生向记者反映,时下的奥数班已步入几大误区———

  其一,造势奥数误导家长。近日某省奥赛委提醒人们,小学、初中根本就没有奥数的说法。现在小学生学的所谓奥数实际与奥赛内容大相径庭。

  其二,教师入股合办培训机构。有些教师或学校,利用教学上的便利,推销教材,或将学校出租办班,或干脆自任老师,利益好处不言自明。

  其三,部分孩子被“逼上梁山”,且呈低龄化走势。有的学校组织的考试含奥数题目,大部分家长不吝奥数培训费,给孩子报班上课。如今,少数城市奥数班登堂入室进了幼儿园,大有“奥数从娃娃抓起”之势。

  教育发展潜藏隐忧

  调查显示,北京市小学生中有超过一半以上曾利用双休日参加奥数学习,这一庞大数字背后潜藏着的是教育发展的隐忧———教育环境的不尽如人意。

  专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地反对僵化的奥数训练,但越来越多的家长总是情愿或不情愿地把孩子送进奥数班。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李女士说,“学生家长对电脑派位不满,就要想办法择校,要么有钱,要么有关系,此外就是艺术、体育类特长生,如果想以自己的实力决定命运,那学好奥数考实验班是显而易见的出路。”这就导致了大家都拼命挤奥数这个独木桥,学生一天到晚累得要命,家长也苦不堪言。

  探寻奥数的是与非,就必须分析它产生及发展的根源。教育家们在探索中不约而同地发现:奥赛是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因此,每年北大清华都会有很多奥赛金牌生免试入学;全国各地的重点中学也纷纷用奥赛成绩作为入学测试的标准之一。

  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开放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张恭庆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将奥数与升学、应试联系在一起,是与奥数初衷背道而驰的。这么多学生同时报考奥数杯赛,需要“降温”。

  “奥数热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后果。”北京市东城区一位重点中学校长坦言,尽管有关教育部门明确规定不准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可事实上各名校在升学时均会暗中将两者联系起来。他认为,学生希望进好中学,学校也希望生源好,小学升初中不允许考试,在没有更好的选拔机制的情况下,双方合力为“奥数热”加了火。这位校长说,奥数培训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负担,且助长了少数教师不讲师道、惟利是图的恶习歪风。

  从学校方面看,由奥数造成的功利教育正在部分学校蔓延。北京海淀区某重点小学的老师甚至在班上对同学们说:“不上奥数,数学成绩就跟不上!”尽管学校承诺学不学奥数家长自愿,可在这样的误导面前,哪个家长能不将孩子送去学习?

  “从一定意义上看,‘奥数旋风’刮走了孩子们的童真。他们在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年龄却被‘掠夺式’开发,没有周末,身心发展受到摧残,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悲哀。”一位教育问题专家说。

  教育部门停办奥数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只要高考指挥棒还在“挥舞”,“上好学校,找好工作,获高收入”这套中国大多数家庭信奉的教子“真理”,将使奥数难以回归其原本轨道,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和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近年来,我国各种以远远高于课堂数学教学内容为主的各种课外数学提高班、培训班纷纷冠以“奥数”的名号,使得“奥数”培训逐渐脱离奥赛选手选拔的轨道,凸显出泛大众化的特征。虽然不少知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发出了谨防“奥数”走偏的呼声,但“奥数”成绩与中学升学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得“奥数”内涵的扩大化趋势难以阻挡。凡是各学校、团体主办的各种杯赛针对性极强的课外数学培训统统披上了“奥数”的外衣,脱离课本、强调技巧成了“奥数”的代名词。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