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迷感受短暂斯诺克热度 从网球到台球品位提升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04:53 北京青年报 | ||||||||
18年前的春天,中国人第一次领略了什么叫做斯诺克台球,号称是真正的绅士运动,那一年,史蒂夫·戴维斯、吉米·怀特等一批大师来到北京参加“健牌杯”中国国际台球大赛,他们带动了上世纪80年代末风靡全国的台球热,那个时候丁俊晖刚要出世;18年后的春天,更多响亮的名字,如亨德利、保罗·亨特等再次齐聚北京,参加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此时,已是英俊少年的丁俊晖已经书写了中国台球的新篇章,也开始让中国球迷感受到更猛的台球热。
中国公开赛至少在京连办5年 其实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已经举办了四届,但都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一次主办方易址北京,由于傅家俊和丁俊晖的成绩,加上转播,果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对于台球迷来说,过去的一周是梦幻的一周,北京的球迷快要把海淀体育馆挤爆,而全国的球迷则天天守在电视机前期待名将对决。 “人人都爱斯诺克”可以说是对这次台球风潮的最佳诠释。被人称为台球小贝的保罗·亨特说,“没想到中国有这么多球迷喜欢我,比英国还多,明年我一定再来。”中国北京的老牌选手庞卫国不但参加比赛,还多次在屏幕上解说,小出了一把风头,他说,“能够与偶像比赛太幸福了,输了也值。”现场的球迷说,“简直太激动了,可以亲眼看到大师的表演。”而这样的幸福并不会稍纵即逝,根据已签署的协议,中国公开赛至少要在北京连续举办5年。此外,组织者还打算将亚洲推广中心迁至北京,并在中国举办巡回赛。顶级高手的加盟、斯诺克台球的自身魅力、中央电视台的全程转播,再加上小丁的出色表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台球成为中国体育的热门话题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丁俊晖”式的体育明星培养模式的成功也将促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投身到这项运动中来。但期望丁俊晖的成功能够像库尔尼科娃在俄罗斯一样,极大带动俄罗斯女子网球运动的发展,则不太现实,但是无论如何,这次的中国公开赛确实就像三月的一阵春风,给中国台球带来了些久违的温暖感觉。 从网球到台球看球人品位在提升 去年秋天的网球,今年春天的台球,这两个都叫做“中国公开赛”的大型赛事,让中国观众的品味越来越国际化。虽然有人还有些不习惯观赛时的必要礼仪,但是十几年后,观众看球的素质提高是有目共睹的。几乎来看球的人都在进来后自觉将手机关闭,并且礼貌地在每个漂亮的出杆结束后鼓掌,优雅的“斯诺克”台球又一次让中国观众着了迷。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观众在昨天的比赛里还是有太多主场情绪,比如鼓外国球手的倒掌,多走动等。这和我们有些人低浅的社会公众意识有关,也和看比赛的经验、知识特别是领略比赛的文明内涵有关,应该说大家喜欢看“斯诺克”,不仅仅是欣赏大师们匪夷所思的高超球艺,更是迷恋他们高贵的气质和优雅的风度,整洁得体的着装、气定神闲地踱步、干净利落地挥杆,这个项目带来的体育与文化的美和特别的享受是其他运动无法比拟的。 国内高手靠打球未必能养家糊口 丁俊晖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与他的个人天赋和机遇特别是很早便“留洋”英国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目前这样的发展模式只属于个人行为,家庭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实在中国台球界从来不缺乏天才,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伤仲永”,与国外选手年近五旬依然保持高水平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也是中国台球需要思考的问题。尽管如此,将连续五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公开赛”无疑是中国台球发展的一个契机,更多关注的目光将吸引更多资金的投入和赛事的增加,希望中国台球能够从此进入“良性循环”。 但是,如果将一次中国公开赛当作是中国台球运动发展的救世主就大错特错了,中国台球的春天尚未到来,有谁知道没有赛季的台球实际生存状况呢?对于世界台协来说,即便没有赞助也要办中国公开赛,只是为了扩大他们自身的影响力,从而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和提升他们在国际体坛的地位。而中国台球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其实台球从来都不缺乏群众基础,据中国台球协会秘书长唐凤翔介绍,中国有5000万人打过台球,2500万人经常打台球,平均每天有100万人在打台球,是名副其实的民间“第一大运动”。但是,并非“奥运项目”的台球始终得不到重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一年仅有的四站全国职业排名赛、一次全国精英赛、一次全国团体赛根本无法满足运动员练兵的需要,假如某人在一年内拿到全部的国内冠军,到手的钱最多也不过五万元左右,微薄的奖金也将够球员养家糊口而已,至于提高器材水平和别的就更不可想象,所以目前国内这样的台球环境还不利于优秀选手的产生和培养。 作者:谭述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