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是梯子 不是架子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00:52 中国青年报 | ||||||||
国足西征两战皆负,却赢来了国内媒体的一片掌声。媒体普遍认为,中国队“打出了精神”,“让人看到了希望”。但笔者在网络论坛上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至少九成的网友认为,中国队以全面被动防守换来少输球的结果,实在没什么好得意的。 同样的比赛,之所以引发截然不同的观点,是因为媒体是站在“圈内人”的立场,对刚组建不久的国家队持一种呵护的态度。而对普通球迷来说,渴望胜利才是内心的直白。
坦白地说,我也不觉得这两场比赛能给中国足球带来多大的“光荣”,之所以没出现上次在诺坎普球场0∶6的尴尬,多半是因为朱广沪相对保守的打法。 而在进攻上,除了邵佳一和孙祥偶有表现外,其他球员几乎可以用“茫然无措”一词来形容。从这两场比赛不难看出,中国球员一些最基本的技术缺陷不仅没得到改善,相反更加突出。 当然,这不是朱广沪的错,甚至也难以责怪球员,它是因为中国足球多年来的只重身体,不重技术的训练思想造成的。中国队在这两场比赛中,只能是以一种不得已的战术,加上一些“精神”的东西,最大程度地弥补这种缺陷。 有一点儿“精神”,总比什么都没有强,所以,媒体适度地给些掌声不无不可。但球迷们却实在没道理也跟着“光荣”。至少,如果我们的近邻韩国队与日本队遭遇这样的败局时,他们的球迷是绝不会“光荣”的。 但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即便这样的掌声也很难得了。现在,就是要看我们如何珍惜这次掌声,以此为契机,逐渐改变中国足球的形象。也就是说,它是媒体为中国足球重新走入球迷内心搭的一个梯子,而不是让其顺着往上爬,再次找回“老大”感觉的架子。 作者: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