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拳击> 正文 

长沙伢子打遍天下 邹市明用拳头来赢得尊重(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09:22 潇湘晨报
长沙伢子打遍天下邹市明用拳头来赢得尊重(图)
  原定于31日抵达长沙的邹市明和其教练张传良,刚刚结束在阿塞拜疆的比赛后,为了在长沙进行调整备战比赛,昨天下午4点15分成为第一个抵达赛地的拳手

  实习生 贺小波

  记者 贺 琛 摄

  邹市明在雅典奥运场外

  记者 季伟涛 摄

  “拳手的生活是忙碌而简单的,除了比赛就是训练。”这是邹市明抵达长沙说的第一句话。

  昨天下午4点,雅典奥运会拳击比赛48公斤级铜牌得主邹市明抵达长沙。和去年8月8日在雅典奥运村里遇到的那个邹市明相比,眼前的他依然朴素,但少了些张扬,多了些沉稳。

  让记者意外的是,邹市明居然主动道出自己是长沙人:“三岁举家迁往贵州后,我就再也没回过长沙,这次回家真是太高兴了。”

  长沙伢子邹市明回长沙,带着拳套,带着他的奥运铜牌。

  关于拳击

  用拳头来赢得尊重

  在中国拳迷的眼中,邹市明就是中国拳击的代名词。

  2003年世锦赛为中国拳击首获银牌,2004年奥运会为中国拳击首获奖牌,可以说是因为邹市明在雅典奥运的一战成名,人们对拳击的关注才多了起来。用邹市明的话来说,“我是用拳头赢得别人的尊重的”。

  1995年学习拳击,到1999年进入国家队师从名师张传良,这中间邹市明只用了四年就走完了,连他自己也承认,“15岁开始练拳确实有些晚了”,不过他还是依靠自己的天分和毅力走进了国家队。

  和国内训练条件简陋、资金短缺相比,让邹市明受不了的是来自国际赛场上人们对中国拳手的歧视,“在2003年之前,我们到国外比赛时,总会因为赛场内外的一些事情感到很憋气,人家看你是中国来的拳手,总是有些看不起,一副旁若无人的态度。就连到了拳场上,对手对你的态度也不是很尊重。直到2003年世界锦标赛上我击败了古巴人巴特莱尼,淘汰菲律宾名将哈里,外国人在赛场上再看到我,开始很友好的上来打招呼,也开始重视起中国的拳击选手了,我也和不少优秀的拳手成为很好的朋友。”

  关于雅典

  成也雅典痛也雅典

  “既然来了就要奔金牌去。”这是去年雅典奥运会上,记者采访邹市明时,他给的回答。但是天不遂人愿,半决赛中,邹市明遗憾地输给了古巴选手,仅仅获得了一枚铜牌。

  昨天下午,在本报接他的专车内,邹市明主动聊起了自己的雅典之行:“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的心理确实是出了问题。我是抱着参与的态度去的,但我相信自己的实力,潜意识里一直想把金牌拿下来,随着比赛的进行,这种信心越来越坚定。那场比赛挺奇怪的,我习惯在比赛前有些紧张,这样可以让我在比赛中高度兴奋起来。但那天心情自始至终很平静,兴奋不起来。而且我在2003年世锦赛中还战胜过那个古巴人,可是那场比赛我打得不好。虽然最后拿到铜牌也算是一次突破,但我不能以这个理由来安慰自己。”

  雅典回来后,和其他的奥运明星一样,邹市明也参加了一些商业、公益活动,在一些媒体上频频亮相,但这种生活只持续了两周,两个星期后,他就和教练张传良开始了像以前一样的生活:训练、比赛,日复一日。“雅典奥运会已经过去了,遗憾也罢高兴也罢,我现在已经把它作为了一个起点。”邹市明现在很坦然。

  关于未来

  要争取拿到大满贯

  “既然选择了这个行当,我必须要让自己成功,2004年奥运会的金牌我没有拿到,2008北京奥运会再也不能错过,而且这次我要用金牌开道,在北京奥运上实现大满贯。”在从机场驶往酒店的路上,邹市明说出了自己的梦想,他说这话的时候,把双手放在身前审视着手背上的伤疤。

  “我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有比赛,各种各样的,这样可以让我不断的接触世界各国的高手,和他们切磋,提高自己的水平”,在谈到自己现在的生活的时候,邹市明这样告诉记者,“这次来长沙是直接从阿塞拜疆那边赶过来的,4个小时飞到维也纳转机,等了12个小时,然后又花了10个小时飞回北京,等2个小时,再花2个小时来长沙,一路上折腾得够戗,尽吃方便面,你看我都两天没洗脸了。”虽然旅途劳顿,但邹市明坦言早已适应了这种生活,“拳手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虽然累是累了点,但一想到能和高水平的对手过招,就感觉特兴奋,每次都是这样的。”对于自己未来的目标,邹市明发出了豪言,“2008北京奥运会之前,2005年有世锦赛,2006年有亚运会,2007年还有一次世锦赛,我的目标就是全部夺冠,到2008年的时候再拿金牌,实现个人大满贯。”本报记者季伟涛曹凌曦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鞋狂一季度TOP10


AJ XX超强评测


AJ XIII评测


科比签名全白2K5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