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亚洲西风为何压东风? 中国缺席助推西亚足球复苏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27日02:33 东方体育日报

  东亚足球一时逞强

  昨日打响的2006年德国世界杯亚洲区八强战第二轮赛事出现了一个“一边倒”的意外:来自西亚的四支球队全部获胜,而来自东亚的三支球队集体落败。尤其是韩国、日本两强作为亚洲足坛近二十年的霸主,他们的客场翻船值得引起东亚足球人的高度重视。

  随着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举行,韩国和日本分别以世界杯第四名和世界杯十六强的身份昂首跨入了世界强队的行列。加上中国队在2004年中国亚洲杯上的出色表现、朝鲜队近年来积极重返亚洲足球舞台,东亚足球伴随着强大的经济支撑在国际足球舞台上呈现了生机勃勃、最有活力的态势。东亚足球联盟、东亚四强赛、A3联赛等机构和赛事的涌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亚足联的权威地位。

  然而,昨日巴林、伊朗、沙特和科威特四支西亚劲旅的全面告捷无疑给了东亚足球当头一棒。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和2004年中国亚洲杯上的疲软,让人们几乎淡忘了西亚足球势力的存在,不过四场比赛的完胜标志着亚洲足坛西风和东风的抗衡远远没有结束。西亚足球迎头赶上

  西亚足球的复苏其实在2004年中国亚洲杯上已经有所隐现,巴林、约旦、阿曼三国的突然崛起令人吃惊,他们拥有赏心悦目的打法,年轻而富有活力,反击速度、技术协调性和身体条件都不错。他们让亚洲足坛的传统强队韩国、日本、伊朗、中国、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等吃到了不少苦头,堪称亚洲足坛的新势头。由于他们普遍年轻又受到了欧洲战术型教练的良好指导,日后必将打破亚洲足坛的传统格局。

  而西亚足球的一线强队伊朗、沙特、伊拉克等相比上世纪90年代的传统风格又有了明显的改进。伊朗队硬朗的身体和出色的个人能力在亚洲足坛独一无二,多名在德甲效力的当打球员实力出众,海归力量越来越提升着伊朗队的国际竞争力;沙特队一改过去松散的队形、缓慢的推进、缺乏逼抢和斗志的特点,在类似巴西人的技术能力上又融入了速度、逼抢和战术职责,在对阵韩国队的比赛中发挥出了相当高的水平;伊拉克队的整体攻势足球和顽强斗志也已经在2004年中国亚洲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充分展现。

  西亚足球的这些改进和他们近年来引进阿根廷、德国、克罗地亚等高水平战术型教练有关,在看到了和东亚足球的差距后积极向世界足球的最新理念靠拢,是他们迅速迎头赶上的要义。从这层意义上说,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举行对整体推动亚洲足球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整体提高不容忽视

  西亚足球的二线强队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等近年来遭遇了一些变故,实力有所下滑,但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保障,引进高水平球员和教练、组织高水平联赛和比赛都不成问题,他们的反弹趋势也已经呈现。

  没有打进2004年中国亚洲杯的叙利亚、黎巴嫩等队同样也是西亚足坛的新兴势力,他们在一系列热身赛和2006年德国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小组赛中都有不俗的表现。从这层意义上说,虽然西亚足球在近年来没有东亚足球那么风光在外,但整体实力的提高不容忽视,有超过10支的西亚球队足以构成对东亚球队的集团军冲击。

  西亚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他们的主场历来难以对付,本轮比赛的四场全胜有三场出自他们各自的主场,反观朝鲜队在主场则显得国际比赛经验明显不足,大举进攻被巴林队偷袭得手。西亚球队相互之间比赛、教练、风格等的交流也比东亚球队更为容易,各国一两支俱乐部强队的长盛不衰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国家利益,这也是东亚足球联盟成立并急于发挥作用的原因。诱人赛制提供机会

  当然,回到韩国、日本的主场,东亚两强要想取得世界杯出线还是相当容易的。两强的传统底蕴、成熟风格和多名海外球员的加盟都足以保证东亚两强的标志性地位。如果说沙特是韩国的克星、伊朗是日本的克星,那么东亚球队中唯一的西亚克星当属中国,只可惜中国队的缺席从某种程度上也成全了西亚足球的复苏。

  随着澳大利亚队进入东亚阵营,亚洲足坛东风和西风的对抗依然将长时间存在。从这次八强会战来看,8支球队已经拥有了4.5个名额,换句话说,小组的第三名也依然拥有了进军世界杯的可能,扩军后的世界杯给予了亚洲球队更多机会。

  对于像科威特、巴林这样的非亚洲顶级球队来说,一个三分或是一个主场都是相当诱人和宝贵的。从八强会战两轮战罢没有球队可以全取六分就不难看出,目前的赛事给了非顶级球队更多的机会。

  此时,我们更要感叹中国队的遗憾缺席,2006年德国世界杯本来离我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遥远。

  作者

  :杜旻(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评论】【足球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AJ20生日配色


LEBRON III现身


安东尼VS詹姆斯


解密“创意厨房”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