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足球友谊赛凸现各方面差距 中国足球差不止比分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25日03:10 中国青年报 | ||||||||
今天上午,在北京159中学的足球场上,进行了一场中日少儿足球友谊赛,参赛小球员都是十二三岁的在校小学生,分别来自北京和日本大阪。最终,主队以0∶7负于来访的日本小客人。 据了解,大阪队每年都会有这样的出国比赛机会,被称为“旅游体育”,这在日本的中小学生中十分盛行。这支大阪队有近7年的“国际比赛”经验,而参加比赛的北京小球员
大阪队主教练桐田先生介绍自己球队时说:“这些小球员都是小学生,这次我们是利用假期来中国进行5天的旅游并打比赛的。这样的‘旅游体育’都是他们自费参加的。”日本队的翻译则感慨:“一路上,看见这些日本孩子都很乖,很独立,不像我们中国的孩子,一上大巴就狂吃零食,平时没完没了地乱花钱。一场普通的球赛还来了一大群中国家长守着。” 当笔者同桐田交流时,谈起不少热衷于足球的中国家长为孩子交付高额学费进足校学习,桐田感到十分惊奇。他说:“在日本,高中以前没有专业足球学校,必须完成初中学业才能考专业足校学校,球员也得有必要的文化教育呀。在日本,棒球运动员是高收入群体,而足球方面,全日本大概也只有10来位球员年收入能上亿,其他的球员收入则在一般的公务员之下。” 北京队小球员来自万华俱乐部,俱乐部成员大多是清华附小、中关村一小等学校的学生。球队主教练刘鸿伟曾经是国脚徐云龙、邵佳一等球员的启蒙老师,他对像大阪队这种培养少儿球员的方式相当赞同,在对比了中日两国青少年球员培养上的差异后,他告诉记者:“日本球员在少儿阶段有很多像‘旅游体育’的机会,而年龄稍长后,许多球员去南美留学时,是分散到南美职业联赛俱乐部跟着球队自费学习;反观中国,出国留学总是搞集训制,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健力宝,一群中国球员去巴西的一条山沟里学习足球,带队的还是中国教练。学习环境也不佳。”他感慨地说:“终究还是我们的经济实力不如人家呀!” 对于“08之星”项目,刘鸿伟并不看好,他认为:“让年轻的球员集体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是不可取的。球员融入高水平的联赛才能真正进步。”而桐田先生则表示,日本没有集体出国留学的情况。而对于中国球员此次集体赴德的行为,他不置可否。 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如日本,但在中国,许多家境并不宽裕的家长却能节衣缩食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收费昂贵的足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日足球水平的差距绝不仅仅是经济因素造成的。 作者:实习生 邹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