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合作前景堪忧 外资不会贸然进入“足球黑洞”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7:37 东方早报 | ||||||||
中国足球的市场潜力巨大,但对于挖掘这一潜力,至少目前中国足球人士还缺乏信心和手段。而在没有相关法律和制度保证的前提下,外资就能创造奇迹,成为中国足球的救世主吗? 政法大学教授王一民:“局部合作前景堪忧”
“从谢亚龙的‘准公共产品’理论出发,至少我没看到外资在中国足球中的发挥空间。可以这样说,中国足球基本还属于官方运作,这个体制或者说模式,与西方高度发达的体育市场模式,基本找不到契合点。” “目前中国足球领域的法规相当不健全,皇马不可能将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到这样一个环境,毕竟资本追逐利益的本质不会变。当然,某种投机,或带有苛刻条件的合作,还是可能出现的,足协也会允许某种多元化的模式出现,但指望外资改变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不现实。” 合资俱乐部老板郝青:“现有体制下看不到回报” (上海老板郝青,2003年7月与英国律师弗雷泽·怀特成立了碧云良千合资足球俱乐部,2003年9月5日的英国《金融时报》曾以《中国缓步开放足球市场》为题作了报道,并认为中国的足球市场利润丰厚,有很大发展前景。然而,在参加乙级联赛一年后,碧云良千就退出了职业联赛。)“现在的联赛制度下,做好这个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足协把很多费用的开支都压到俱乐部头上,整个联赛又见不到收益,即使拿到冠军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皇马和国安在足球方面的合作,在我看来也是炒作,皇马不会实实在在地出钱,因为欧洲俱乐部的财务状况也不是太好,看不到赚钱的希望,谁肯投入?” 上海一中超俱乐部老总坦言:“一句话,人家根本就不看好,很多话都是恭维,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太差了,等我们把市场做好了,人家才可能真心实意地来谈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