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国足土帅终破“家长任命” 朱广沪手执一纸合同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18日10:0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8日电上海文汇报报道,活在一片骂声中的中国足协似乎正在悄悄地改变。“其实有些大家批评的地方或是提的建议,很难实际操作,能改的也需要时间。”当国管部主任朱和元说出这番话时,在场的不少记者以为又将是无聊的老调重弹而失望离去,他们或许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符号。

  “你刚才说的朱广沪得到的那份任期4年的协议,是否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
记者问朱和元,得到的回答却有些意外,“是的,这份合同文本现在正在朱指导手中,我们双方还要就一些细节问题再讨论一下,并于近日内落笔签署。”

  “正在签”,这是朱和元为这份合同目前状态下的定义,所有加盟本届国家队教练组的成员都会拥有相应的一份合同。在历任中国足球队教练组中,“合同”从来都是只有外籍人士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一位中国女足主教练就曾颇有些失落地说,“合同?从来没见过。什么时候上岗什么时候下课,全凭一句话而已。”

  关于这份合同的具体细节还无从得知,“我不能公布金额,这是我们双方约定的秘密,至于合同中另外一些可公布内容,在我们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再说比较合适。”协议还是合同,一词之差,意味着传统的“家长任命”已向现代的“企业雇佣”转制,这或许将是一次突破。

  “我们也知道用合同取代过去的任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但往往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比如我们究竟要下放给教练哪些权力?教练又该得到多少的利益?特别是收入这一块,国家队教练的收入远远不能与地方俱乐部比。如果不能明确这些,那么就是定合同也是很‘虚’的一件事。”

  至于过去国家队外籍教练能比本土教练获得更多的保障问题,朱和元认为这完全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他甚至以国家队某赞助商为例做了比较,“他们以前的中国区市场总监是马来西亚人,年薪80万,后来换了中国人,年薪却只有65万。其实做的不都是一样的事情?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的合资企业里都存在同样问题。”虽然足协官员还无法对全部问题进行最合理的解释,但朱广沪一纸合同在手的事实,确已是一种进步。比起身不由己的前任们来,在最寒冷的季节坐上最危险的火山口的朱广沪,多少会有一些安慰吧。(沈雷)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