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农信社改革重点是产权和制度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8:53 南方日报

  农信社改革重点是产权和制度

  ——常务副省长钟阳胜首次就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热点问题接受本报专访

  核心提示

  如果新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新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队伍还是那个队伍,班子还是那个班子,制度还是那个制度,最后我们改革的成果还是不能巩固,还会在若干年后再面临新一轮改革。

  如果仅有扶持政策而没有转换机制,就背离了改革的整体目标和要求,达不到“花钱买机制”的目的,农村信用社阶段性的改革成果也得不到巩固和发展。

  地方各级政府负起责任,为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出点力、出点“血”、破点财,是责无旁贷、理所当然的。

  采访动机

  当前,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已正式推开。但我省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总额大、地区差别大、经营状况千差万别,如何推进改革?怎样消化一些历史包袱并让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轻松前进?围绕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阳胜。

  政策如何落实

  连续3年每年安排4亿专项资金

  记者:省政府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有哪些具体的扶持政策?

  钟阳胜:为了确保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省政府本着抓关键、破难点、推重点的思路,特别出台了与国家相配套的扶持政策:一是从2005年至2007年,在省级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作为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扶持资金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二是专门制订了支持农村信用社清收处置不良贷款、维护金融债权的政策。对农村信用社清收处置不良资产给予政策扶持,并明确地方政府在协调、指导、推动农村信用社保全、清收、处置不良资产中的职责。出台这两项政策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希望各地政府在自己职能及能力的范围内积极为农村信用社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持。

  在扶持农村信用社发展方面,我们积极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一是有关部门要取消不得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和存款等行业歧视性规定,为农村信用社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平等条件。二是积极引导各类涉农资金、非财政预算资金等存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信用社扩大支农资金来源。三是在全省广泛组织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为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筹建省联社成为沟通桥梁

  记者:我们知道,目前我省正在筹建省联社。它作为省政府管理辖内的农村信用社的载体和平台,将如何发挥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钟阳胜:省联社将担负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职责。省联社的作用好比连通河两岸的桥梁,河一边是省政府,另一边是农村信用社,省政府的管理通过省联社去具体实施,农村信用社的情况也通过省联社汇报到省政府。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为省政府履行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职责提供载体和平台,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实行政企分开,避免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具体经营业务的不恰当干预,比较符合农村信用社现有的体制和特点。

  为此,省委、省政府要求,省联社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在省政府授权以及尊重农村信用社的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前提下,合理定位,突出重点和方向,充分发挥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一是督促农村信用社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落实支农工作;二是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自律管理制度,指导农村信用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三是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财务活动、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及内部管理等工作进行辅导和审计;四是组织指导、协调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指导员工培训教育;五是组织农村信用社资金调剂、参与资金市场、办理或代理资金清算和结算业务;六是加强队伍建设,督促农村信用社依法选举理事、监事,选举、聘用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考核农村信用社经营班子;七是协调有关各方关系,维护农村信用社合法权益;八是组织、指导辖内农村信用社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

  包袱如何化解

  让“花钱买机制”点石成金

  记者:截至去年末,我省农村信用社(不含深圳,下同)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488.7亿元和2342.6亿元,分别约占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1/8,分别约占全国农村信用社总量的15.9%和13.6%,规模居全国农村信用社首位。在我省金融市场份额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位列第五,是我省农村金融特别是县及县以下地区金融的主力军。但由于历史原因同时也存在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资产质量低、经营状况差等问题,不良贷款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历年亏损挂账额大,至今账面仍未扭亏为盈。因此,改革过程中,困难还很大。请问,我们如何化解包袱?

  钟阳胜:针对我省的这种实际,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动员大会上,黄华华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将我省推进改革试点的工作概括为“五四三二一”:即坚持“五项原则”——市场化原则,服务“三农”原则,因地制宜、分类处置原则,责权利相结合、政企分开原则,防范化解风险、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四个目标”——通过改革和政策扶持来化解农村信用社当前潜在的风险,建立起农村信用社新的监督管理体制,完善农村信用社制度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抓好“三个重点”——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转换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解决“二个难点”——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和压降不良贷款;突出“一个关键”——创造条件用好央行专项票据支持政策,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扎扎实实推进我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对这次改革试点,我认为,一方面国家给予我省农村信用社政策优惠和扶持,其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将直接帮助我省农村信用社大大减轻历史包袱,化解潜在风险,改善资产质量,使农村信用社在日后的改革和发展中可以轻装上阵;另一方面,这次改革试点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花钱买机制”,要求重点解决产权问题和管理体制问题,按“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原则强化激励约束机制,这将从深层次解决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经营和发展问题,是我省农村信用社实现长期规范稳健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于2006年底结束的新形势对金融业发展新要求的重大举措。因此,这次改革试点对我省农村信用社发展以及我省解决“三农”问题、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言,都是极为难得的机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希望下半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记者:您认为当前广东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钟阳胜:我认为,我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取得中央银行专项票据之后如何建立起新的体制、新的机制。

  说句实在话,初步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我认为不是太难,增资扩股的贴息、分红,政府给予扶持,再压降不良贷款,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达到标准,扶持资金就可以拿到了。但是,如果新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新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队伍还是那个队伍,班子还是那个班子,制度还是那个制度,最后我们改革的成果还是不能巩固,还会在若干年后再面临新一轮改革。对这种艰巨性和复杂性,我认为我们还要提高认识。要应对这个挑战,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要把队伍建设好,把班子建设好,从改革一开始就紧抓不放,同时,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结合广东实际,切实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各项工作。

  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到今年下半年,我省农村信用社的整体经营管理状况有明显改观,农村信用社改革能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通过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促使农村信用社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要花大力气致力于建立一个新的体制,转换一个新的经营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努力加强班子建设,同时健全一系列经营管理的制度,特别是起长效作用的内控和防范风险的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这样才不会边改革边捅漏子,才不会边发展边出问题。如果仅有扶持政策而没有转换机制,就背离了改革的整体目标和要求,达不到“花钱买机制”的目的,农村信用社阶段性的改革成果也得不到巩固和发展。

  前景如何估价

  坚持为“三农”服务不动摇

  记者: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农村信用社发挥了哪些作用?农村信用社怎样才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更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

  钟阳胜:截至去年末,我省农村信用社共有网点机构7022家,其中法人机构1433家、非法人机构5589家;平均每个县(市)约拥有50个机构,每万名农民拥有1.4个网点,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贷款余额约占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的七分之一,资产规模居全国前列,发放的农业贷款约占全省的90%。在珠三角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一直伴随着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与“三农”互利共赢。所以,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在支持我省“三农”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是我省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

  为了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更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首先,不管所有制结构和管理模式如何改革,农村信用社都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其次,要因地制宜,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服务创新,提供农民需要的金融产品;最后,要努力加强软硬件建设,疏通结算瓶颈,提升支农水平,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好更方便的金融服务。

  农信社明天一定会更好

  记者:您对这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前景如何估价?

  钟阳胜: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而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今年中央1号文件也提出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在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有我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努力,我对这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前景充满信心。我省农村信用社通过这次系统化的改革,必定能够减轻包袱,理顺体制,转换机制,为实现长期规范稳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坚信,我省农村信用社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政府如何推动

  省政府决不干涉具体业务和经营

  记者:在行使管理职能时,省政府如何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钟阳胜:坚持“政企分开”,是省政府今后在对农村信用社行使管理职能时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一是省政府主要着重于宏观管理,重点对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目标规划等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决不干预农村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二是省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并主要以间接手段进行管理,即主要通过省联社来实现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三是省政府要通过提供地方经济发展政策信息,引导农村信用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经营宗旨,搞好农村金融服务;四是要按照国务院的规定,不把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和县、乡政府,防止下级政府及其部门对当地农村信用社的不适当干预。

  地方政府出力出血责无旁贷

  记者:您对国务院改革方案中“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和县、乡政府”的提法有何见解?如何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在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性?

  钟阳胜:国务院的提法是非常英明正确的,这是总结了我国金融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并综合各方面意见提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提法”,实质是带有制度和体制性的一项规定。我认为,这个提法也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当前农村信用社实际发展需要而作出的一个现实选择。不把管理权下放,可以有效地避免有些当地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具体经营行为的不适当干预,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最终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

  同时,不把管理权下放,不是一切权力和责任集中到省政府,必须认识到,就管理权而言,并不等于地(市)和县、乡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没有责任,也不等于不需要县、乡、镇在辖区内加强指导协调,协助省联社进行管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脱或置之度外。何况从实际情况看,农村信用社现有的不良贷款中,除了部分是农村信用社内部人员经营管理不善或经营管理失误造成的之外,有相当部分是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的牺牲,其中也不乏以前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的因素。因此,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努力帮助农村信用社打击逃废债和清收欠贷,认真配合省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维护本地的金融秩序和稳定,本来就是各级地方政府应负的职责。再说,农村信用社的机构网点和业务经营主要在县及县以下,农村信用社搞好了,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了,最大的得益者还是地方和地方财政。

  地方各级政府负起责任,为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出点力、出点“血”、破点财,是责无旁贷、理所当然的。这次改革的各项实际工作,特别是舆论宣传、增资扩股、追收不良贷款、打击逃废债等工作,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政治优势,负责组织实施。只有上下同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农村信用社改革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省级政府才能有效地履行好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职责,各地政府才能收获改革成功给地方经济带来的硕果。

  因此,在这次改革中,我们一方面层层召开动员大会,把农村信用社改革与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省级政府管理和各级政府配合的关系讲深讲透,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大意义的认识,激发各级政府参与改革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我们把按期完成人民银行专项票据兑付和当地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列入对各级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的考核范围,并确定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充分调动起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按照目前跟踪了解到的情况,各地政府基本上能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了中央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文件精神上来,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了全力以赴、认真抓好改革工作,推动农村信用社发展上来。

  本报记者 朱桂芳

  图:

  今年下半年我省农信社整体经营管理状况将有明显改善。谭爱东 摄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海外专栏


年度最强震撼


红白AJ13low


湖人配色2K5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