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冯树勇:生搬硬套难成功 跨栏项目不能克隆刘翔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07:42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庄怀青

      中日田径对抗赛期间,记者采访了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向他请教一些久悬于心的疑问——为什么我们教练员,尤其是跨栏教练不能在执教方法上“克隆刘翔”,为我国多培养出几名世界级的优秀短跑名将?听到这个问题,这位拥有体育硕士头衔的田径界权威人士抚掌而笑,坦诚地谈了他的看法。

      “如果照搬孙海平的执教方法,显然不行。”冯树勇断然地说。“每个运动员的情况都不一样,适应能力、技术掌握能力,
以及接受理解程度因人而异,绝不可能雷同。必须承认,运动员的个人潜力都是有极限的,有些运动员本身只有这个水平,即使再好的教练员也不可能助其实现超限度的飞跃。因此,这里就有个教练员选才的问题,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必须具备深厚的业务底蕴、丰富的执教经验。”冯树勇说,一个好的教练可以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而一名差劲的教练同样可能会毁掉一棵好苗子。

      冯树勇认为,孙海平教练训练的针对性很强,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带教模式,并且这些方法只适用于刘翔一人。许多人也许不明白,如果孙海平将这些方法一成不变地照搬到其他队员身上,那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孙海平的执教手段与其他教练员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冯树勇解释道:“以史冬鹏为例,这位国家队选手平时训练也很系统,但在训练方法手段上仍旧没有显著改进,所以成绩提高不明显。孙海平则完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训练模式,尤其在运动训练周期上。他一改以往大周期训练方式,将选手在每个阶段的训练强度都拉得很高,使他们始终处于比赛状态,这样运动员在任何时段都可以参赛,并能够赛出水平。再也不会出现以往我们经常提到的某某选手现在还在恢复期,成绩提高将在下半年等老套的现象。”

      “同时,孙海平在专项训练上也很有特点,每个专业测试练习都融入了力量、速度、技术三个环节,改变了以往训练中‘抓力量’忽视速度;‘抓技术’丢掉力量的做法,这一点目前在国内其他教练员中还很难做到。退一步说,即使其他教练员学到了孙海平的执教手段,如果他要求不明确,指导不严厉,把握不细致,也同样是达不到效果的。”

      冯树勇透露,目前田管中心正在花大精力培训高水平教练员,为教练员提高执教水平创造条件。比如将男子200米跑国家队教练安排到国外学习,让他们接受国外先进的科学训练观念,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他特别指出,奥运会刘翔成功夺金之后,使许多教练员看到了希望,激发出极大执教热情,专研业务知识、接受新的科学技术理论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这本身就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冯树勇相信,中国肯定不可能只有刘翔一个人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在未来几年中肯定还会有更多刘翔式的优秀选手涌现田坛,但必须指出的是,这决不应是“克隆”刘翔模式的结果。

      (本报天津3月3日专电)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