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从造富到杀富--也说中国足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08:33 半岛都市报 | ||||||||
在分析中国足球“脏乱差”局面成因的时候,一个不可能绕开的特殊因素便是球员。 说球员群体特殊,是因为如下的推导:职业联赛以来,球员近乎天价的收入一直为人诟病。而投资人也认为球员过高的工资是造成他们入不敷出的重要原因。于是,限薪风暴径直砍向球员的钱包。问题正是出在这里,对球员来说,收入多少并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收入水涨船高是因为各俱乐部之间的暗箱操作和盲目爆炒,球员只是在俱乐部制定的潜规则
谢亚龙曾在《孙悟空的产权是谁的》一文中指出,体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运动员的特殊性。与中超产权不明晰类似,在球员价格的评估上,俱乐部从一开始就陷入混乱。混乱的根源仍旧是与价值规律的背离。 在足球产业中,球员其实就是特殊商品,他们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使用价值上。但作为投资人,俱乐部从职业化伊始就没有为此准确定位。他们把职业化曲解为球员高收入和自己的高产出,这也为球员价格上的混乱埋下伏笔。各式各样的幕后交易、花样繁多的隐形支出,在让球员身价飞涨的同时,也让他们的实际价格远远偏离了其自身价值。而这一偏离带来的影响也是连锁性的:高薪在手,球员创造力和进取心开始减退,比赛越踢越难看。比赛难看,后果是球迷数量的锐减,联赛的影响力更随之减弱。没有影响力,谁还来投资?没人投资,俱乐部又从哪里赚钱? 很明显,从“造富”到“杀富”,俱乐部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谁让你从一开始就不按价值规律出牌? 本报体育评论员 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