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同样的体育电影 不同的体育观念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01:08 中国青年报 | ||||||||
与一举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4项奥斯卡大奖的美国体育题材影片《百万宝贝》相比,中国同类电影在对体育题材的认识上有着很大的差距—— 本报北京2月28日电 备受瞩目的第77届奥斯卡颁奖盛典北京时间今天上午落下了帷幕,此前获得七项提
体育电影的励志情结 体育题材的影片应属于励志片类,本届的获奖影片《百万宝贝》也不例外。这部影片是由美国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摄,片中描绘了一位31岁女拳击手不断追寻其生存价值与生命意义的心路历程。影片前半部侧重于描写女拳击手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对生命意义的探询,片中对拳击手训练比赛的真实再现令观众激动不已。随着女拳击手在即将通过竞技体育迈向人生辉煌顶峰的时候突遇横祸并造成高位截瘫,她在竞技体育上的更高追求也因此戛然而止,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在生命意义上的追求也随之结束。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对媒体表示:“我认为大家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应当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女主人公对自己意志力的锻炼上来,而不是去争论是不是应该去实施安乐死。” 据说当年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米卢常给国家队球员放一部催人振奋的橄榄球题材电影,“老狐狸”深知,优秀体育题材电影的教育效果远比简单说教要好。 中国体育电影为何繁荣不再 在当今的中国电影界,高质量体育题材电影的整体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电影史上,体育题材影片有过“繁荣期”。因为早在上世纪30年代,孙瑜导演就成功地拍摄了《体育皇后》,这部由黎莉莉扮演片中具有短跑天赋的“体育皇后”的影片堪称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而影片所表现的“短跑皇后”从沉醉于灯红酒绿的生活最后回归到自己所热爱的短跑事业中的类似于“浪子回头”的主题,对今天人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依然有着警醒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体育题材影片《女篮五号》、《水上春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和《沙鸥》等,同样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这段时间的体育题材电影将体育比赛与民族精神牢牢地联系在一起,片中的主人公努力用体育比赛上的胜利来挽回解放前“羸弱中国”的民族尊严。振兴体育也成为民族复兴的代名词,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多具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支撑他们的是强烈民族尊严与感情。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也有些中国体育题材电影开始尽力挖掘主人公所表现出的体育精神与人生意义关系的探寻。如影片《棋王》就试图通过对主人公“棋呆子”痴迷于棋的性格刻画,从而表现出主人公“贫贱如乞却又心融万汇,行于浊世而又超然物外”的处世哲理。 体育电影如何打动观众 最近几年,虽然出现了一批如《女足9号》、《跆拳道》、《黑眼睛》等体育题材影片,但是由于在主题发掘和人物命运把握上存在的问题,这些影片并没有在观众中产生很大的反响。 其中影片主题发掘得不够被认为是当今中国体育电影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属于励志片类的体育题材影片在中国大多沿袭着“运动员经受挫折,经过顽强拼搏并最终战胜困难”的老套路。影片中往往忽视了对影片主题和人物性格命运的深入挖掘,总是停留在关注最终的竞技成绩的范围内。也许正如著名导演冯小刚所言:“在电影中向大家讲述一个妓女从良的故事远远要比仅仅告诉大家她所受的苦有感染力。” 《百万宝贝》向人们展示了“对生命本身追求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追求结果”的感人道理,对于片中最后选择安乐死的女拳击手,谁又能说她是个失败者呢?长久以来将竞技比赛成绩看得很重的中国人,往往将体育单纯地理解为对冠军的追逐。 另外,中国电影工业整体的低迷状态也影响了体育题材电影的发展。电影制作人员对于体育项目方面知识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题材影片在画面上的冲击力与感染力。虽然并非要完全还原体育的原貌,但过于离谱的体育场景的描绘还是影响了整部电影的质量,并且将最后主题提升的任务变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了。 作者:实习生 王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