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闻晚报:老谢往事尽可付笑谈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12:34 新闻晚报

  点击搜索引擎,输入“谢亚龙”三字,跳出781000多条新闻。

  谢亚龙火速蹿红,只因与中国足球联系在了一起,与他个人能量多少并无关联。按照足球元老年维泗的说法,“大家把谢亚龙这个位置的作用无限扩大了,认为他一个人就能解决中国足球的问题。”

  从前文章乏人问

  每天上下班都有记者前呼后拥,就连到四川看望女足,饭桌上的菜谱也被记者描绘得一清二楚,谢亚龙感受到了什么是“贴身紧逼”。

  孰知,一个多月前,谢亚龙还是一位“乏人问津”者。出道前,谢亚龙写了一篇文章,主动给几家报社投稿,不仅受到了“冷处理”,稿子也被退回,更不用说发表了。

  投稿未果,谢亚龙没有放弃。据称,他的文章最终打动了中国青年报的一位编辑,再后来,中国青年报决定派记者采访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因为“文章内容令人耳目一新”。

  “我对他没有什么了解,”采访谢亚龙的这位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上周与本报记者聊天时,回忆当时的情景如是说,“当时报社派给我这个任务,说是采访一下谢亚龙,我一听,谢亚龙!没怎么听说过。”

  如今已经炙手可热,当时尚默默无闻。“那天下午,我第一次见到了他。”坐在国家体科所的办公室,谢亚龙接受了中国青年报的采访。“他是个温和的人,说话声音不大,像个南方人。”因为后来发生的一切,使这变成了一次特殊的采访。这名记者也因为与谢亚龙有过近距离接触而名声大噪。

  为了阐明自己所写的文章,谢亚龙与这名记者聊了整整两个多小时。“他显得很有耐心,”这位记者说,“也许是文章的理论性太强,他喜欢详细地议论,并且引经据典。”

  与此事实对应鲜明的是,当上足协一把手后,谢亚龙不再接听手机,采访过他的人寥寥无几。对记者,谢亚龙感到前所未有的不适应。一次接听记者电话,也不再爽快。“我现在不敢接听手机,一般朋友、同事有事情,都会先发短信,告诉我他是谁,然后再通电话。”

  曾经失言促成长

  还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著名的王丽萍事件。

  那一次,王丽萍意外夺冠,明明是田径队捡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身为领队,谢亚龙却评价道,这是我们的战术布置,刘宏宇(为王丽萍)作出了牺牲。

  此句点评后来被一位电视台记者录用,写进新闻。但后来,这名记者因为谢亚龙的这番言论,而受到牵连,遭到批评。

  “我们两个选手如果正常比赛可能是一个亚军一个第三或第四,但是,经过周密安排,要用两块牌换一块金牌。现在看来,刘宏宇在王丽萍夺冠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块金牌是依靠大家的智慧赢下来的。”

  过了五年,这名记者想起当初的一幕,不禁摇头一笑。

  而谢亚龙的这番话,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代表团专门在悉尼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此事作出说明。也许正是此事锻炼了谢亚龙的性格,使其政治逐步走向成熟。在上任足管中心之初,谢亚龙不止一次地说,“以诚恳的态度,进入足球的领域”。

  几天前,接受央视《足球之夜》主持人刘建宏采访,谢亚龙说,“我确切知道自己上任的时间,就是正式对外宣布那天下午的中午,大概也就只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给我准备)。”

  考虑接下足球这块烫手的山芋,两三个小时未必太短。谢亚龙没有提及一个事实:早在三个多月前,就在为进入足协做准备。

  接受挑战,必先了解挑战。谢亚龙并非对足球一无所知,而是有备而来。《足球联赛的产权与公共产品的供给》一文,就是佐证。据知情人士透露,谢亚龙当时约好友共同撰写这篇有关中国足球的深度文章,与其主动请缨足管中心主任不无关系。

  显然,“两三个小时的准备”未必令人信服。

  不知力帆为何物

  谢亚龙不熟悉足球,这是他的不足。

  中超俱乐部会议期间,初识众老总。见到四川俱乐部老总吕枫,谢亚龙寒暄着说道,“我们是老乡”。

  殊不知,吕枫是东北人,而谢亚龙认为,自己虽然是重庆人,但也把自己当作四川人。此语一出,谢亚龙对足球的确很陌生。甚至,有媒体报道,谢亚龙连(重庆)力帆集团是做什么都不甚了解。

  “我当运动员的时候很不喜欢踢足球。”既不是球迷,也不喜欢足球。但是,对足球“没有兴趣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却是令人惊诧。

  在《联赛》一文中,谢亚龙说:“说到底,用生产私人产品的运行机制搞社会公共产品的足球,足球就会变成一个打着社会公益事业旗号的吞噬金钱的怪物,就会变成一次又一次欺骗球迷感情的骗局,就会变成一个令人费解的不可思议的怪胎。”

  他还说:“对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哪一个人的问题,也不能仅仅归结于足协或投资人的问题,这是机制决定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足球改革如此之红红火火,而足球水平却降到了如此之荒唐地步的真实的、内在的、本质的原因,这也是笔者为什么特别强调的,应该把足球产品的性质定位在公共产品范畴的实践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谢亚龙在此文中表达了与体育总局“不谋而合”的愿望,“我国体育的奥运战略‘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在奥运舞台上为国争光是一切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足球改革的大军在向这个大目标奋斗的过程中,虽然大家口头上还在喊着,但实际上很多人却揣着腋下的‘私’来。他们在不动声色地、铁定地按经济规律办事,完全蜕变为‘经济人’,竞相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背离了国家和人民的重托,辜负了球迷的希望。奥运会是国家的大事,应该是足球近几年的主要目标。”作者:晚报特派记者徐明北京报道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