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其他> 正文 

哈尔滨向茵斯布鲁克取经 2009要举办成功的大冬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11:45 黑龙江日报

  茵斯布鲁克,哈尔滨申办代表团在那里举行的国际大体联会议上,获得2009年世界大冬会承办权;茵斯布鲁克,成功地承办了2005年世界大冬会。在此之前,该城市还成功承办了两届冬奥会和一届大冬会,具有丰富办赛经验。那么———

  汽车在盘山路上小心翼翼地行驶着,远远地就望见了坐落在诺德凯特山和帕彻科菲尔山之中的茵斯布鲁克市。

  该城市除了圣雅各布大教堂的尖顶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在皑皑雪山上的滑雪跳台,在冬日的辉映下显得格外壮观。这个滑雪跳台是该城市承办冬奥会的纪念性建筑,与著名的金顶屋、霍夫堡宫和凯旋门比肩而闻名遐迩。

  这个滑雪跳台是两届冬奥会开幕式举行的地方,可容纳5万名观众。跳台的终点是圣火点燃的地方,旁边的铜牌刻着所有获奖者的名字。

  这里成为该城市代表性的景区。

  仅从前不久落幕的2005年世界大冬会来看,茵斯布鲁克市的确有着丰富办赛经验,值得已获得2009年世界大冬会承办权的哈尔滨认真学习。创造宽松环境

  采访此次大冬会给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东道主为与会者创造了一个宽松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美国“9·11”事件之后,紧张气氛传染给世界大型运动会———战斗机在赛场上空盘旋,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大街小巷巡逻,保安人员日夜安全检查,紧张气氛取代了往日赛会的欢乐祥和。赛会如临大敌,迫使人透不过气来。

  大冬会被称作“小冬奥会”,虽然规模不能与冬奥会相提并论,但具有一定影响力。茵斯布鲁克大冬会的成功举办,标志之一就是将紧张气氛送走,寻回欢乐与祥和,为参赛者营造一个宽松环境。

  首先,减少了繁琐的安检,不见了排长队等待现象。东道主在赛会体育场馆都配置了专门安检人员和设备,参赛者和观众几乎可以鱼贯似的顺利通过。提包可以随身携带的,照相机不必按动一下快门。当记者进入新闻中心时,安保人员看一下证件立即放行,几天之后彼此都有些眼熟时,对方连证件也不细看了。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开幕式。

  按理说,这个时段安全最容易出问题,然而茵斯布鲁克大冬会此时似乎更加“松懈”。

  “松懈”之一,未规定提前多少小时入场完毕,距离开幕还有半个小时,记者仍从容进入会场,这在别的赛会是绝不可能的。“松懈”之二,体育场的若干个入口,只有两个警察把守。“松懈”之三,一半观众是站票,在体育场中心站立。起初当记者被告知是站票时,有些惊奇还有些抱怨,而当开幕式结束之后,深感站票益处多多,能与官员和表演者亲密接触多好呀。此次赛会设置站票绝无仅有。

  当然,茵斯布鲁克大冬会的安全保卫工作并非松松垮垮,一塌糊涂。他们采用的是灵敏度很高的安检设备,对不安全因素,哪怕是蛛丝马迹也从不放过。由于在尺寸上把握上拿捏得当,故而例行的安检并未引起人们反感。

  此次大冬会真正体现了该赛会的宗旨———

  大学生为大学生自己举办的运动会,感受茵斯布鲁克完美精神。可贵的节俭精神

  奥地利在欧盟成员国中,是一个工业发达国家,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160亿欧元,人均26000欧元。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国家生活质量在世界排第五位,是一个“美酒+音乐”的花园式国度。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比较富有的国家,在承办大赛时却不忘节俭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兴起建设滑冰馆的热潮,从加拿大到德国,从中国到日本,若干个滑冰馆平地而起,成为滑冰场地骄子。

  然而,奥地利却不赶时髦,根据气候原因(冬季最冷时只有零下9度),依然坚持在露天冰场训练和比赛。茵斯布鲁克亦如此,大冬会速滑比赛就是在室外冰场进行。据了解,这个冰场冬天用于训练和比赛,夏季则办成一个大花园。

  在此次大冬会比赛的日子里,阳光融融,春意盎然,选手和观众都感觉十分舒适。期间记者曾采访了一些与会者,一致反映冰场冰质好,微风并未产生太大阻力,一些选手都滑出了接近自己最好水平的成绩。

  新闻中心是记者工作场所,筹建得如何至关重要。此次大冬会对此并未大兴土木,而是采取借用方法加以解决。

  他们将奥林匹亚滑冰馆的一层走廊的一部分改做新闻发布厅,随时随地在这里发布新闻。二层一部分改做记者工作室,40张桌子上配备了网线端子,记者将其与笔记本电脑相连便可上网。这里还备有10余台台式电脑,以备记者随时查询赛会有关信息。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电脑竟只有八九成新。

  赛会结束之后,立即撤掉,省去一笔资金还免除今后如何利用之忧。

  一些场所的临时性也表现在餐厅上。

  这个餐厅在主会场茵斯布鲁克足球场附近,面积约1500平方米,可供数百人同时就餐,内部各种设备一应俱全,还带有取暖设备。据介绍,这个餐厅是临时拼装的,赛会结束后,立即拆掉。

  记者还在赛菲尔德滑雪中心看到,贵宾室、分新闻中心和裁判员工作室等清一色的临时建筑。房子为木质结构,像摆积木那样将木板拼装在一起。

  目前世界性大赛都在节俭上做文章。1994年利默哈尔冬奥会组委会将1992年冬奥会开幕式大部分设备,包括火炬台一并租借;2000年悉尼奥运会组委会租借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灯具,向法国租借了临时搭建的篮球馆的座椅。

  总之,茵斯布鲁克虽小,办赛经验却很老道。

  茵斯布鲁克

  美丽的茵河(Inn从该市区穿过,Bruck在德语中是桥的意思,因此茵斯布鲁克(InnsBruck)名称意为“茵河上的桥”。

  茵斯布鲁克是奥地利西南部蒂罗尔州的首府,位于阿尔卑斯山的腹地,是连接德国与意大利的要津,也是从瑞士通往维也纳的必经之路。该城市曾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成功承办冬奥会,并先后两次成功承办大冬会而蜚声世界。小城只有12万人口,每年接待的游客却达150多万人,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和冬季滑雪运动胜地。(黑龙江日报)

  作者:梁学增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