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小学生“指纹考勤”涉嫌侵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09:11 城市快报

  采集指纹保障安全家长赞成学生不满专家学者争议纷纷

  核心提示:新学期开始,上海市静安区市西小学启用了一种全新的保障校园安全方法———指纹考勤。学生进出校门前必须在考勤机前伸出食指,考勤机上就能记录学生进出校门的时间并将这个时间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家长。据悉,此种指纹考勤的做法还属沪上首例。但是这个指纹考勤机刚刚启用,就有了一些争议。

  2月23日,市西小学的“学平保”指纹考勤系统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三台酷似电话机的指纹考勤机被安装在了校门两边,学生们排着队轮流采集指纹。

  现场:一秒钟采集指纹

  整个指纹采集的过程很简单,每个学生只要在屏幕上轻轻按一下,指纹就被自动录入系统,不到一秒钟采集过程就完成了。“学平保”的研发公司兆宝数码的工作人员毛先生告诉记者,每个学生一般采集两个指纹,即左右手的食指。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指纹还未发育健全和手指划伤等情况,每个孩子还配有一张用来辨认身份的IC卡。

  对于这个新“东西”,初见的孩子们充满好奇,在一旁探头探脑。一会摸摸机器,一会儿按按指印。但这个机器是干什么用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不清。

  资费:家长短信每月20元

  据了解,这种被称为“学平保”的指纹考勤机,能通过指纹识别师生的身份,防止陌生人进入学校,并能记录学生的进出校时间,统计学生的出勤情况。此外,“学平保”还具有“短信群发”功能,家长可每月自愿支付十几元的费用开通短信增值服务,在孩子进出校门的同时,家长的手机上也将显示一条:“您的孩子××于2005年×月×日×点×分进入(离开)学校。”的通知。

  记者了解到,指纹考勤门禁系统的整个使用期间都是免费的,告知短信则是由家长自行向研发公司申请和付费,完全不通过学校。同时,在告知短信使用初期还有一段免费的试用期。试用满意后,家长再付20元/月的短信费,其中包含一份保额10万元的意外医疗保险费。

  校方:主要为学生安全

  市西小学的蔡校长告诉记者,中小学上、下学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去年全国各地发生过几起校内恶性事故,教育部门要求学校严抓学校的安全问题。同时,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有些学生放学后不直接回家,家长无法了解他们的动向。于是放学后的这段时间便成了学校和家长的一个“监控空白点”。为了弥补这一“空白点”,学校便联系“学平保”的研发公司,安装这一设备。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学校一直担心的陌生人进校和放学后学生的安全问题。

  蔡校长表示,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安全,在“学平保”的试用期间,学校将对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改善。

  教委:“学平保”值得提倡

  上海市教委的有关人员对此表示,“学平保”只是学校保护学生安全的一种手段,目前沪上许多学校都在使用不同的手段保护学校安全,这说明校方对校园的安全越发重视。这种安全意识的提高,值得肯定和提倡。但是何种手段保护学生安全比较好,并无标准答案。只要能切实地保护学生的安全,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至于市西小学的“学平保”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得到推广,还要看启用后家长、学生和社会等的反馈情况而定。

  家长:期盼能推广使用

  对指纹考勤这个新东西,多数家长表示认可,一些家长甚至期盼着能推广使用。他们认为,每月花十多元钱能及时了解孩子动向,很值得。收到学生到校的短信后,心里就有了底,上班也踏实了。

  家委会成员之一的陆女士告诉记者,提高学校的安全度是家长们一致的要求,有了它能使家长感到放心,这点钱多数家庭都能接受。同时,对于学校提出的无需强制参加,家长可自愿选择告知短信的行为,家长们表示了极大的肯定。至于孩子们的自由问题,多数家长表示,小学生们还小,主要还是听从父母的话,对于个人自由这类问题,很少孩子会有意识,所以保证孩子的安全是首要目的。

  反对的家长则表示,学生进出校门的时间,学校有责任进行监管,应包含在学校收取的学杂费中,不能额外收费。

  学生:失去了课余自由

  “学平保”虽然起到了门禁系统的作用,防止了闲杂人员的“浑水摸鱼”,提高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性,但是学生们却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出入校门必须按指纹,使爸妈完全掌握了我们进校、离校的时间。”一些学生告诉记者,“这样的做法使我们自行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外活动时间受到了约束。今后,一旦晚归,就必须向父母解释放学后的去向,完全没有了自由。”

  专家:应更人性化操作

  青少年研究专家杨雄认为,这种做法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是可行的,“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担心孩子在学校的安全性,而学校仅靠门卫、保安做进出学校的记录是不够的。指纹考勤机的原意是用来保护学生的安全,一方面是对家长负责,另一方面也是便于学校的管理。”

  杨雄告诉记者:“儿童是被监护的群体,孩子上学后,家长便把自己的监护权委托给了学校,学校有责任负责孩子的安全。至于孩子的自由问题,应在具体操作上更人性化。”

  据《上海青年报》

  争议一

  一些学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使我们自行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外活动时间受到了约束,完全没有了自由。”“指纹考勤”是否侵害了学生的人身自由?

  提取学生指纹是违法的

  王磊(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本人认为“指纹考勤”侵害了学生的人身自由。其实,比这个问题更严重的是涉及学生的人权问题。因为“指纹考勤”的前提是提取指纹,世界各国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制定提取或采集公民指纹的法律。指纹属于公民人身的组成部分,国家不能为了将来处理社会治安的需要而强制每个公民到警察局留下自己的指纹。国家和政府都没有这样的权力,学校提取学生指纹是违法的。

  只是种监控学生的手段

  许身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包括以下内容:1、人身不受非法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2、与人身自由相联系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凭“指纹考勤”手段监控学生到校和离校的时间在法律上不构成侵害学生的人身自由。

  范伯松(北京市世嘉律师事务所律师):如何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最直接的责任人就是学校和家长。如何找到与家长“责任交接”的证据也真是令学校煞费苦心,“指纹考勤”是学校采取的一种可行的但又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办法。

  争议二

  目前有家长表示,学校已向学生收取了学杂费,不能额外收费。如果说向家长告知有关学生人身安全的信息中学校应尽的法定义务,那么履行这项义务时是否可以向家长收取相关费用?

  前提条件是家长的自愿

  许身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们亦可以得出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应当由学校负责的结论。至于本案中收取一定的相关费用,我认为并无不妥。例如,手机是双向收费,如果说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情况而使得家长发生了通讯费是正常的话,那么本案中收取家长的手机短信费也一样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家长还很情愿交纳这笔费用,既然是其自愿的而且真实的意思表示,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有偿服务可以收取费用

  琚存旭(北京乾坤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的一项法律义务或职责。学校依法履行的这项职责不应当向家长收取费用。但这项职责作为一项法律职责是指最低程度的法律义务。学校采用“指纹考勤”系统,或者以后可能采用的“全球定位考勤”系统、聘请保安公司校园24小时巡逻保安措施等等,显然都属于已经超过了法律对学校最低程度的法律义务要求,对于学校提供的这部分有偿服务,依法可以向家长收取适当的费用。

  争议三

  学生在校期间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谁来承担责任?我国法律对此做出了哪些规定?

  部分地方性法规即将出台

  范伯松(北京市世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来看,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基本应当由学校负责,但也列出了不少学校不负责任的排他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条理》和《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一部分地方性法规已经或将要出台了,这对于司法实践来说是件好事。

  明确了学校的管理职责

  刘成(北京三信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均规定学校只对未成年人,且具有过错责任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承担过错责任。限于学校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权限于学校之内。“指纹考勤”明确了学生的在校时间,从而使学校的管理职责范围一目了然,因此易于明确学校是否存在未尽管理职责的过错责任。

  争议四

  学生离校后至回家期间的安全问题应该由谁来负责?

  家长对学生途中安全负责

  琚存旭(北京乾坤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学生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如果是由学校提供校车接送的,或以其他方式表明这段期间内学生的安全是由学校负责的。

  王磊(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学生在从家里到学校的这一段路途发生了不测事件,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学校不负责任,该规定具体内容如下: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1、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2、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3、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4、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如果学生出现问题,有加害方的由加害一方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家长作为监护人对学生的这一段路程的安全问题负责。

  据《北京青年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