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举重付出美丽收回伤病 九运冠军讲述不悔的选择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07:59 齐鲁晚报 | ||||||||
颜晓丽,山东女子举重队63公斤级选手,1979年4月出生于枣庄市榴园镇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家里排行老二,上有姐,下有弟。都说父母最疼两头的孩子,但由于小时候家里打针吃药最多的就是她,姐姐、弟弟由此养成了凡事儿都让着她的习惯,她这个中间的孩子就这样成了一家人的心头宝。 选择练举重,让她付出了伤病甚至美丽的代价。
一群无私的教练 1993年,颜晓丽14岁,准备升初中的她参加了校运动会,结果由此改变了命运。当时区体校的女教练杜玉凤看上了她,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个好出路,对晓丽有启蒙意义的杜教练没把她留在身边,而是把她推荐到了市体校曹元栋指导门下,颜晓丽的家人在两位教练的帮助下让她考了市里的中学,并由此开始在市体校训练。 回顾刚接触举重的日子,颜晓丽说当时还真是特别感兴趣,“俺爸俺妈都不知道举重是个啥,在区里跟杜老师练的时候,我每天都回家,一回家他们就追着我问,‘你都练啥了?’”那时候的颜晓丽瞅准了家里的那辆地排车,扶着车把手举上放下,用这种质朴的方式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进度。 一年过后,成绩突出的晓丽代表枣庄打省运会,一下子被省体校给看上了,从此师从青岛籍教练杨志军,一直到九运会夺冠。 一场关键的军训 然而中间的这段时间,颜晓丽对举重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举重是个磨人的项目,一个苗子从被发现到确定能不能出成绩,中间大概需要6年的时间,所以1998年对于练举重刚满4年的颜晓丽来说,正是到了一个坎儿上。就在她感觉特别迷茫的时候,省体工大队组织全体运动员展开了为期20天的军训,“我从小就特向往军营的生活,这次军训,我们大伙都深入了军营,感觉棒极了!”这20天对颜晓丽意义非凡,“从那时候开始,我一下子明白了集体荣誉感的意义。” 思想包袱卸下来后,颜晓丽很快找到了展翅高飞的感觉。2001年底,她和队友刘霞作为我省女举63公斤级的双保险进入九运会决赛,在广州鹤山,颜晓丽实现了自己运动生涯的首个顶峰。 2001年11月13日的那个晚上,女举63公斤级比赛现场,颜晓丽在个人优势项目抓举时跟在刘霞后面出场,结果当时感觉非常好的她只举起了112.5公斤,幸而在接下来的挺举中,她举起了145公斤,总成绩达到了257.5公斤。与此同时,抓举110公斤、挺举147.5公斤的队友刘霞也举出了这个总成绩。颜晓丽最终因为体重更轻,荣登榜首,为我省拿下一枚沉甸甸的全运会金牌。 一次致命的伤痛 获得全运会冠军后不到一个月,颜晓丽就入选了国家队,可2002年她就又回省队了。如此短暂的国手生涯背后,是颜晓丽挥之不去的伤痛———腰椎间盘脱出症。 平常训练中,疼也好,苦也好,她都自己撑着。可伤病也在逐渐侵蚀她的身体。1996年,肘骨骨折,1997年3月确诊为腰椎间盘脱出。2001年初在江西庐山打九运会预选赛的时候,颜晓丽在完成挺举动作、铁定晋级决赛圈的一瞬,突然倒地不起,“我当时就是啪的一下,感觉腰给闪了,接着就没知觉了。” 幸亏当时的领队顾晓琳和颜晓丽的教练杨志军反应迅速,接到当时现场督战的院长张松林马上去北京治疗的命令后,他们当晚就抬着担架,带着颜晓丽赴京治疗。 提到这一段,颜晓丽说她真的永远无法忘记领队和教练。“领队顾大姐当时就一个劲地和我说话,帮我分散注意力,因为等缓过劲来的时候,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疼了。还有我的教练杨老师,在北京的时候,一切都由他来照料,病友们都把他当成了我的爸爸。” 最难熬的日子还在后头,为了摆脱伤病,重返赛场,颜晓丽接受的疗法有些类似传说中的“刮骨疗伤”。配好的药液可以涂抹在身上,但必须配合用高温水蒸气正对患处蒸上2个小时。整整40多天,颜晓丽天天把自己架在这种特殊的蒸笼上,总算换来了一个笔挺的腰杆,一个可以打比赛的身板。 所以,当她在九运会决赛赛场上有惊无险地举起全运会金牌时,她会有一种宠辱不惊的姿态。也难怪,了解她的人都说她冥冥中有神助,经历这么多波折还能够举重若轻,达成梦想。 一个全新的目标 但伤病毕竟是运动员最大的敌人,克服伤病让她有了全运会夺金的辉煌,也迫使她在2002年因伤提前离开国家队,在那之后,颜晓丽在省队默默无闻地一呆就是又一个4年。现如今,为了备战十运会,她早早地剪掉了长发,留起了比板寸长不了多少的小碎发,整天跟比自己小很多的队友一起有板有眼地训练,动力就是教练杨志军的一句话,“别人都说你不行了,你倒试试看,是不是真的不行了?!”这个要强的枣庄妹子,又上路了,带着对十运会的憧憬,对未来的期盼。现如今,学院办公大楼上醒目的那八个大字,成了她和队友们互相勉励的口头禅:“打过长江,决战南京!” 一个不悔的选择 赛场上,颜晓丽倔强,生活中,她是队里公认的好大姐。26岁的她14岁开始练举重,她现在的省队队友中最小的也就这个年龄。平日里她会带着大伙包饺子搞活动,虽然脾气很直,也有冲大家发火的时候,但事后没人记她的仇。 不过为了练举重,作为女孩,她们牺牲了很多,首先是体形,然后是嗓音,“没办法,每天举杠铃,砸到嗓子这块儿是常有的事儿,我们队的女孩,没几个细嗓的。”但她们也有很多女孩才有的心思,房间里处处都是温馨,苹果绿的床单,橘红的剑兰,白色的流氓兔,还有床头上格外醒目的一幅拼图。“这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我很喜欢,就买了来,小师妹们帮着给拼起来了!” 一年年长起来了,26岁的大姑娘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不久前她们的师姐、奥运冠军林伟宁的婚事儿在队里引发了不小的冲击波,“感情的事儿,永远是自己合适就好。”晓丽的观点非常实在,她说该有的都会有的,眼下除了十运会,她啥都不想,要说长远目标,正在念本科的她说:“我想好好学学英语,结束本科就考研!” 本报记者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