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前世界冠军陈龙灿40岁“中举” 曾为拿金牌整容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26日05:02 新京报

  一个退役运动员的生存样本

  2005年1月9日,西南财大向陈龙灿颁发MBA毕业证书

  每个运动员都有两次出生,一次是遇见体育;一次是退役。前亚洲举重冠军才力1997年退役后,吃了学历的苦,做过小生意,包过出租车,最后被安排到辽宁省体院保卫科上
班,职责是看大门。33岁时,经常大脑供血不足而又缺钱检查的才力因肺炎病故。

  而现年39岁的富志武也是前亚洲冠军,这位辽宁击剑队队员退役后,同样由于学历的原因,一直没有从人事部门那里找到合适的工作,结果卖了10多年的水果。

  邓亚萍在她退役时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水平,分不清英语字母的大小写,14个世界冠军和4届奥运会冠军的纪录也许可以帮她寻找到一个好位置,但现在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上班的她,身份却已是英国剑桥大学在读博士。田亮可算另外一种范例,他和英皇签了约,他有着一张足够娱乐的脸,但别忘了,他还是人民大学在读研究生。对于1988年奥运会男乒双打冠军陈龙灿,有人这样看:他是谁?对于学历,陈龙灿这样看:它比帅位重要。

  2005年1月9日下午,西南财大工商管理学院,一位有些谢顶、眼袋突出的40岁学生走上毕业论文答辩席,有些拘谨地念了他的论文:《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三位MBA考官轮番考了一番后,这位学生被告知顺利通过。

  这位毕业生为了这个文凭,投入了两年多的时间。2001年12月从日本归国的他在2002年9月报名参加了西南财大MBA班的学习。当时他选择的学科是体育管理,但是学校并未开设,他由此选择了“类似”的工商管理专业。他说,“其实企业管理和体育管理是相通的,管理得好,企业出利润,球队出成绩。”此人叫陈龙灿,在一位叫弧圈旋风的骨灰级乒迷眼中,他“只是做了一个优秀的演员,却不能在乒坛称霸”。而为乒乓球,陈龙灿投入了至少30年。

  为拿金牌垫高鼻梁割双眼皮

  1991年前,陈龙灿吃国家的饭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军团遭遇滑铁卢。但对陈龙灿来说,1988年是他的黄金年。他和韦晴光配对的双打一举夺冠,这是中国奥运史上首枚乒乓球金牌,也是当届赛会中国仅获的五枚金牌之一。

  陈龙灿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声调亢奋,“当时乒乓球是第一次被列入奥运会项目,我有幸赶上这届比赛。国家很重视,现在想想最遗憾的是男单。”他回忆道,当时单打非常有希望,如果进了前四,前面两个韩国人就不可怕了,因为“从来就没输过他们”。但是比赛变数太多,对手利用几次擦边、擦网,赢了比赛。“单打前面两个队友都败了,代表团对我抱有很大希望,但毕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心态还是不能放平稳。”双打比赛“光灿”组合顺风顺水。在半决赛击败了韩国组合之后,决赛对阵的则是以往就胜过的南斯拉夫选手。“虽然奥运会比赛比较令人紧张,但第一局结束之后,剩下的2、3局就太轻松了,比分都很悬殊。”四川新都人陈龙灿最难忘的一个人叫黄德儒。

  “他老人家还在新都,是他培养了我。让我能够走上这条路,能够在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的时候,就有机会击败老瓦。”1985年,陈龙灿做了一件让现在人都未必敢尝试的事———整容。他垫高了鼻梁,然后又割了双眼皮。此后,陈龙灿的运动生涯便也“换了容颜”:1986年,世界杯男单冠军,1987年,欧亚对抗赛男单冠军,接着就是1988年奥运会男双冠军。

  陈龙灿说,“我找人看过相,整容会给我带来运气,对我的发展也有好处。从各方面考虑,我后来就去做了。我很宿命,我相信这些东西,该是你的早就命中注定,上天是公正的。”

  打工日本又做教练又当队员

  1991至2001年,陈龙灿吃俱乐部的饭

  陈龙灿这样算过去的经济账———“在我们那个时代,球员把荣誉看得很高,但是经济状况却不太好。像我这样一个月拿210块钱的,还是最高的工资。亚运会结束之后,我的伤病也多了,为了给自己将来打个更好的经济基础,1991年通过体委公派到日本的雅马哈俱乐部当教练兼队员,从1992年起一直呆了3年,该拿的个人和团体冠军都拿了。”1995年雅马哈俱乐部因财政问题解散。当时,陈龙灿可以回国,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在日本再干几年。

  在一家银行的球队里,陈龙灿又当了三年的教练兼队员。这三年如同白开水,无关营养,无关健康,他像职员一样上下班,每天练球和撞钟一样。1998年底,他跳槽到尼桑俱乐部。陈龙灿认为这个俱乐部的水平在日本很高,当时,全日本4个冠军都被他们拿了。

  1999年,陈龙灿回上海参加了世俱杯,那次比赛使1965年出生的他意识到自己还可以多吃几年乒乓饭,因为他连克八一队的当家明星刘国梁、王涛,比分都是3比2.2000年,陈龙灿去了有“瓷娃娃”福原爱的俱乐部,但前后不到一年。

  此间,他指导过福原爱,但这段经历并不愉快,“福原爱有两个陪练,都是中国人,但她的家人对他们都很不友善,这让我很看不惯。”陈龙灿说,他是一个中国人,肯定要帮着同胞说话,矛盾自然就产生了。陈龙灿由此认为,他没有必要再呆在日本了,即使留在那里也只是为别人培养球员。他决定2001年回国。

  为拿文凭甘当闲领队不做忙教练

  2001至2005年,陈龙灿准备吃自己的饭

  2001年从日本归国后,陈龙灿利用业余时间去一个中学帮忙,对小选手的前景他这样看,“在中国乒乓球想打出头并不容易。如果干不出名堂的话二次就业就难了。”而对四川乒乓球的基层建设,他认为,“现在不像以前,以前的体校经费都是国家出,而现在只能靠自己了。”也许是意识到乒乓球圈子“出头难”“就业难”的现实,陈龙灿最终选择了边工边读。他这样谈自己的就业问题,“刚回国的时候,本来我也想干业务,毕竟这个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你知道,我们那个时代出来的球员,还是要听组织的安排。最终,我去了四川女队当了领队。”作为四川惟一一位男子奥运冠军,陈龙灿落到这个位置,不尴不尬。当上领队的陈龙灿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这直接给他学习工商管理课程提供了便利。他意识到,“在现在这个时代,光靠以前的业务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2002年9月,MBA开学,头一个星期,陈龙灿非常不适应,每天干坐在教室6个小时,却什么都听不懂。陈说他最讨厌高等数学,“根本就没办法学”。但这不是最大的考验,最大的考验是四川男乒要搞帅位竞聘了。圈内人认为,陈龙灿是惟一人选。

  2003年2月,当时的四川升和男乒向全国发出聘书,招聘主帅。陈龙灿的优势是:他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奥运冠军,更是四川惟一一位男子奥运冠军。陈龙灿最后没有参加竞聘。陈龙灿坦言:“当初的那份竞聘书我看过了,上面明确写着当主教练期间不能学习,也不许出国。当时我的课程学了一年,还有一年就毕业。学习这事情,不能半途而废。”

  关于陈龙灿

  出生日期:1965年出生地:四川新都县运动经历:1973年入新都县业余体校;1975年进入四川省队,1977年入选国家队;1986年获第7届世界杯乒乓球绵标赛男单冠军;

  1987年与韦晴光配对,夺得第39届世乒赛男双冠军;1988年与韦晴光配对,获第24届奥运会男双冠军。

  关于MBA

  MBA,中文全称“工商管理硕士”,是国际通行的培养工商业高级管理人才的硕士层次专业学位,不同于学术性管理学位。直白一点说,MBA就是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的专业学位。

  关于下一代

  虽然儿子乒乓球打得也可以,但陈龙灿似乎并不希望他从事这项运动,“现在孩子10岁了,上四年级,而且还很听话,至于他将来干什么,顺其自然吧。”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旭采

  写时间:2005年1月下旬



 

评论】【乒羽世界】【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