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手语指导李琳含泪呼唤:妈妈再爱我一次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25日06:14 足球周报 | ||||||||
本报记者姜明潮 2月22日晚,在央视元宵晚会上揭晓的“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欢节目”的评选中,由21名聋人演员带来的舞蹈《千手观音》不负众望,一举夺得了特别大奖以及歌舞类一等奖两项大奖,成为今年春晚最大的赢家。当端庄的大连姑娘李琳作为《千手观音》的四位手语指导之一走上舞台时,观众只在她脸上读到了幸福和甜美。
其实,李琳在春晚上给《千手观音》做完手语指导后,眼泪成了她辞旧迎新的见证。因为,她妈妈再也看不见女儿的精彩表现了。李琳哽咽地对记者说:“妈妈在世时,自己一直没有像她期待的那样优秀,这一直是我感到非常内疚的事情。” 《千手观音》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快慰的同时,人们是否知道,李琳之所以走上手语指导的路,是因为她母亲曾经就是中国最好的手语老师之一。 沿着妈妈的足迹 “秀外内中”,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李扬对李琳的妈妈李秀珍如此评价。 作为一位和李秀珍有多年上下级关系的人,李扬回忆起李秀珍来,还是用了惯常的方法——以时间先后为线索。他在整个回忆过程中,并没有像记者想像的那样悲切,相反,对一位老大姐的尊重始终贯穿于他的回忆始末。 李秀珍起初就是大连市民政局下属的大连标准件厂的一个干部,当时她在那里负责盲聋人协会的工作,主要是做手语翻译。1988年上半年,已经被调入大连市残联的李秀珍开始在这里担任办公室副主任,而此时李扬是办公室主任。李秀珍严于律己,不贪占任何便宜的工作作风,给李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她就被请去当手语翻译,由此可见她的手语水平在国内处在什么地位。别不服,今天中国通用的手语教材里,还有很多内容是她编写的。” 1991年,李扬成为大连残联专职理事,协助理事长工作后,李秀珍被调到现在的宣文处。最让李扬感到佩服的是,作为一名女性,李秀珍和长年出海的丈夫始终过着牛郎织女一样的生活,可她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表现出超越常人的坚强和积极。 1999年的一个早晨,准备去参加一个会议的李秀珍因为脑疝突发,送到大连市中医院不久,就告别了人世。这时,李琳的爸爸就向李扬表达了一个藏在心头已久的想法,这也是她妻子的想法——让女儿到大连市残联工作。因为在此之前,李琳在妈妈的教授下,已经打下了良好的手语基础,而且她还在新加坡留学一年半。他们有这个想法的一个前提是,李扬从小就是看着李琳长大的,他对李琳有一种像对待自己女儿那样的情感。 因为母亲在残联工作期间,赢得单位上下的一致好评,经班子讨论后,李琳被安排到残联办公室当文书。1995年大连国际马拉松期间,不少外国的轮椅选手也来参赛,李琳出色的英语会话能力得到了用武之地。后来,李琳被调到残联维权处,在和形形色色的残疾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李琳良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得到进一步加强。 “她的身上结合了他妈妈和爸爸的优点,他妈妈聪慧,善良,不过她没有她妈妈长得那么好看;他爸爸内敛,但特别有文采,这孩子挺幸运的!”2003年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调到北京以后,风光的李琳让李扬看了后很感到高兴。李扬说,他在李琳的身上,经常能看见他亲爱的大姐的影子。如今走在当年他和李秀珍上班都要共同经过的路段,李扬的脑子还会经常闪现出李秀珍大姐的影子,“真的很奇怪的!”李扬神秘地说。 大年三十晚上哭了 “非常感谢你写我妈妈的故事。她是一个很值得写的人。”当记者表明要了解一下李琳的母亲的情况时,李琳给记者发来了这条手机短信。记者问李琳她为什么把话说得这么满时,“对聋哑人的情感!”李琳干脆地说。 在李琳的记忆里,她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经常有人深更半夜敲她家的们,派出所抓到聋哑人犯人要她妈妈去做手语翻译,聋哑人夫妻也经常要她妈妈去给调停夫妻矛盾…… 李琳的父亲常年出海,家里遇上一些大事小情,都有聋哑人向她们娘儿俩伸出热情的手,李琳从小就消除了对残疾人的心理隔阂。虽然妈妈是从事手语翻译的,但李琳的爸爸还是希望女儿能够顺其自然地发展,李秀珍倒是更希望女儿将来能够考上特招学校,将来从事和她一样的的工作。当年,还在大连标准件厂工作的李秀珍有一位精通手语的师傅,她顺便地一句“你学不学手语”,竟然在日后产生了某种连锁反应。 起初,李琳极不情愿跟妈妈学手语,李秀珍就每天强迫女儿学五句手语。至今回忆起学习手语之初的事情,李琳不再用“强迫”这个词,因为她知道,妈妈是想让女儿和她一样对残疾人充满爱心,“妈妈是想让我继承她的这个品格。”李琳哽咽了。 有两件事情影响李琳最深:一次是2002年,她参加辽宁省手语大赛,获得第一名。当时,她哭了,他想起了妈妈,“妈妈,我希望你能看见我今天取得的成绩——”李琳在几十秒钟内,断断续续地重复了当时她在心里对妈妈说的话。另一次就是在今年春晚上,作为一名手语老师,指导了震撼中国人心灵的《千手观音》的演出。演出结束后,李琳想妈妈的心情更强烈了,“我最感到愧疚我妈妈的就是,在她在世的时候,我没有达到她希望的程度……”记者已经记不清这是她第几次在电话里哽住。 《千手观音》在春晚上的表演结束后,在大连的姨妈给李琳打来电话,她告诉李琳,她刚刚给姐姐烧过纸,在这个属于缅怀和祭奠的亲情世界里,妹妹对姐姐说:“姐呀,停会儿你就能看见琳琳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指导手语了,你能看见吗?” 无声,电话那端。仔细听,那是抽泣。 曾恨别人喊“妈妈” 妈妈离开自己已经几年了,可李琳的居室至今还保留着妈妈在世时的陈设习惯,电视机上的卡通人,床边的茶几……一切都和妈妈在世时一样。衣柜里,妈妈当年穿过的衣服,仍然悬挂如昨。 “欧式眼,凹进去的那种,瓜子脸,小尖鼻子。”只有在回忆妈妈的容貌时,李琳才那么放松。“我妈妈穿衣服总是那么得体,身材也那么好,我参加春晚过后,我爸给我打来电话,说他的女儿那么丑,真的,我妈妈长得比我好多了,不知要好多少倍!” 李琳在着装上,继承了妈妈的许多习惯,李秀珍总是那么愿意穿肥腿裤,所以,今天李琳就特别愿意穿肥腿裤。“我和妈妈有时候就像双胞胎,我们总是经常买一样的布料,做相同款式的衣服。” 在上边提到的这些方面,李琳不承认自己已经进入了不正常的惯性,她也不知道这些做法是不是有些危险。“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会是这样……”李琳悠长的语调,暴露了她对妈妈身不由己的想念。 李扬说,他只知道李琳的父亲被人叫“老鬼”,“80年代的时候,她给李秀珍寄钱就经常是一次四千五千那么寄,当时看了挺吓人的!”李琳解释了父亲为什么被叫作“老鬼”——“在技术上,我爸爸就相当于船长。”自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起,李琳就一直生活在无忧无虑中,“你知道吗,一直生活在妈妈的大树下,可现在妈妈走了。每到春节晚会,我就特别不愿意听那些歌颂母亲的歌曲,那个时候,我总感觉我被世界抛弃了,其实我知道,只是我妈妈离开我了。”妈妈刚走时,李琳甚至特别恨别人在她面前喊“妈妈”,哪怕他就是一个小孩子。 “着急,害怕,焦虑”,李琳只愿意用这样的字眼去回忆母亲倒在洗手间那一瞬的感受,她用一长串的哽咽略过了永远留在她记忆深处的场景。“我不回答可以吗?”李琳无助的设问其实是在寻求一份精神上的援助。“妈妈刚被送到大连中医院,医院就告诉我们说,要着手准备后事了。”天旋地转,李琳哭晕过去了。她晕了多少次连自己都不记得了。 李秀珍去世后,大连能到场的聋哑人都到场了,这让李琳更加清楚她妈妈的做人标准:永远对这些可爱的残疾人充满耐心、宽容和爱心。李琳说,如果她想向妈妈说一句最让妈妈高兴的话,那就是:“妈妈,我会继续努力!” 480元的衣服被退掉 李秀珍给女儿留下的最大精神财富是简朴和善良。李秀珍的家庭条件之优越是没得说的,但一件呢子大衣,她能穿上十年。她对鞋子和其他的衣服从来没有什么高标准要求。她甚至很少给李琳买衣服。李琳说,如果当初妈妈给她多买几件衣服,可能会给她更多想念妈妈的精神空间,是呀——睹物思人。 1994年,李秀珍被大连电视台邀去做手语新闻,当时只有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有手语新闻。为了把节目做得更好一些,李秀珍琢磨着要买一套不错的西服。她让李琳陪她一起到大商去。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套衣服480元。”李琳说。可李秀珍倒是对李琳说:“我一个月工资多少钱,咱们还是到别的地方再看看。” “当时我们足足转了半个多小时,后来我妈又让我陪她回当初那家服装店。我当时都有些不耐烦了。还不错,妈妈总算把那套西服买下了。可第二天,妈妈又告诉我,说她把那套西服又给退了。她最后还是保持了老习惯:自己买布做了一套。” 睹物思人,何况那个人是自己最亲爱的妈妈,李琳经常在衣柜里,找寻妈妈的影子。她很想说:“妈妈,在爱我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