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全面素质待提高 塑造奥运 "一号工程"不容缓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11:24 中国体育报 | ||||||||
什么是北京奥运的一号工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是主体育场,也许是奥运村,还也许是其它别的什么项目,反正2008年以前,北京注定要成为一个紧锣密鼓的大工地。对于标新立异的设计、对于按时完工的承诺,人们在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担心。 但除了这些硬件呢?当2008年北京在硬件上能够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时候,北京人能不能以自己的风度和气质感染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征服全球挑剔的目光呢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谈到奥运会时曾表示,“最困扰我们的问题,最难做到的,就是到那时候,我们参差不齐的市民素质。”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王市长又坦言,北京2008奥运会,作为市长的他,最担心的是“奏别国国歌时中国观众能不能起立”、“没有赢得金牌的选手能不能赢得同胞的掌声”。 其实,王岐山市长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举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这其中,硬件建设要靠物质投入,人文建设则需要重视精神培育。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决不能仅仅满足于由林立的高楼、宽阔的道路、繁华的商厦结构而成的物质存在,更重要的则是通过这种物质存在展现于天地之间的城市精神。而决定城市精神优劣高下的,不是物质,是人,是建造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是这座城市里的人的素质。 所有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中,人的素质的作用都十分重要,有时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就给了我们一个鲜明的启示:一个人口只有一千多万的小国、一个奥运会前被众人所怀疑所诟病的雅典,却在开幕后的十几天里向全世界奉献上一顿美味的奥运大餐,希腊人的确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这之中尽管有包括场馆建设、城市规划、交通、环境、安保等许许多多令人回味和借鉴的东西,但希腊人在日常小节中所表现出的公民素质之高,也是值得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只是北京人的奥运,而是一届全体中国人民的奥运。如何在世界面前体现出中国人的风貌,自然是最要紧的。应该说,虽然北京的变化很大,北京市民的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北京和生活在北京的人的确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甚至有些是必须改进的地方。对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和北京而言,北京人应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所有生活在北京、居住在北京的人,都应该是北京人,不管你有没有户口。而那些路过北京、游览北京的人,虽然是在北京的流动人口,但只要踏上北京的土地并在北京住下,也应算是北京人了,不管你是呆三天还是住五日。于细微处培养素质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中心曾经针对北京市民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市民认为,以中国今天的能力,北京举办奥运会在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上若要达标不成问题,但软环境却距离奥运会的要求相差甚远。无独有偶,一个月前,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23位高中生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之后,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许多专家认为,对于北京来说,国民素质正是北京举办奥运会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李建平说,北京城市现代化所缺少的,正是人的现代化。 同时,素质往往从细节中体现。看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文明,在看其文化传统和辉煌历史的同时,也要看其人民的文明细节,生活细节的修养对于民族的精神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有些同胞在日常小节上不那么注意。除了王岐山市长列举的以外,运动场上还有观众离场后留下的满地纸屑、果皮及塑料袋,还有运动场外在不少地方可以看到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损坏公共财物、无视行路规则等丑陋现象。尽管这些行为都看似细微,显得并不那么“典型”,但却反映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品位。而且也正由于这些被不少人视为小事,不予重视,因而成为公民素质建设中极难根治的痼疾。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教授认为,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但是一旦取得成效,却可以长时间持续下去。做2008年的文明观众 在举办奥运会的16天里,北京的赛场总共只能坐几百万人次的观众,但世界上几十亿人通过直播来看比赛,同时也看到赛场。就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他对洛杉矶的第一印象多半来自1984年奥运会开幕式看台上一张张欢笑的脸;他对巴塞罗那的印象也常常是奥运会上中国队比赛的体育场馆和那上面的观众。2000年悉尼奥运会,一个非洲国家的运动员刚刚学会游泳,他的成绩甚至比不过一个普通人,他参加及格赛时吃力地几乎要沉下去。看台上的观众为他欢呼,为他加油,那声音甚至超过了给本国运动员的加油声,全世界的观众也受到了极大的感染,并感受到澳大利亚观众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理解。 因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金汕提出,要尽快提出“做2008年的文明观众”。对于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观众来说,需要学习和完善自身的东西太多太多。坐在体育场里的观众不仅是看客,也应该是一个参与者,他们应该懂得一些规则和体育的内涵。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掌声不盲目不偏激。那些不文明的举动看似是不经意间的性格流露,实际上却是文化素质的体现,是骨子里的品位。马斯洛说过极为精辟的话:“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心、态度、习惯、性格的修炼,也就是人生的改变,这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有人说,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城市成熟的“成年礼”,既然同在亚洲的日本东京、韩国的汉城都曾因举办奥运会而一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城市,而历史更加悠久、文化积淀更为深厚的北京同样可以做到,北京的赛场文明更应以崭新的面貌奉献给全世界! 作者:本报记者 张旭光 (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