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其他> 正文 

许海峰一枪击出意外之金-李富荣与奥运会(上)(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14日13:45 新民晚报
许海峰一枪击出意外之金-李富荣与奥运会(上)(图)
本报记者晏秋秋

  (从1984年开始,每过4年,中国人的目光,都会被奥运会所牵引,都会为祖国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而热血沸腾。20年来,李富荣六次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出征奥运会。

  从洛杉矶到雅典,奥运会像是一串珍珠,闪烁在李富荣的人生之旅。在体育生涯中,李富荣获得过许多荣誉。然而,在他家的墙柜上,只放着两个奖杯,一个是1995年国际奥委会颁发给他的“团结进步奖”,另一个是1998年国际奥委会颁发给他的“体育道德奖”。)

  1984年,我还在北京体育大学念书。领导安排我作为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前往洛杉矶。那时我是代表团最年轻的团领导,主要是向李梦华、陈先等一些老同志学习“运筹帷幄”的本领。

  回想洛杉矶奥运会,最怀念的是出征时那种轻松的气氛,中国体育代表团没有任何要拿多少奖牌的压力,在宽松的环境中,往往能够产生出更好的成绩。这一点,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多少会有借鉴意义。不要认为自己是主场了,天时地利人和,就必须拿多少奖牌,关键还是要创造出宽松和谐的环境,让运动员们排除压力,轻装上阵充分发挥水平。

  在洛杉矶,当我知道许海峰获得第一枚金牌时,心中非常激动。射击这个项目有一定的偶然性,前面9枪打得非常漂亮,领先很多,最后一枪打到别人的靶子上去了,那就痛失冠军了。所以,对许海峰的这枚金牌,我们是事先不敢想,事后很激动。

  (2003年,巴黎世乒赛期间,李富荣在一个私下场合,回忆起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他说:“成绩再好,不能喜形于色,成绩再差,不能输人,这是我在1984年学到的。”这以后,在很多次大型运动会上,无论中国队的成绩如何,李富荣给人的感觉,始终是冷静如常。)

  回到北京后,北京体育大学安排我作了一个报告,向大家介绍奥运会的情况。我说着说着,就和大家一起笑起来了,中国第一次全面参加奥运会(前两届只参加了部分项目的比赛)就拿到了15枚金牌,真是举国欢腾,真是自豪。

  (在李富荣的相册里,我发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没有他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的留影。问他为什么,他自己也一愣:“对啊,那时候应该多拍点照片,真是乐而忘照呢!”)

  1988年奥运会我们的成绩不理想,主要表现在金牌只有5枚,列第11位;奖牌28枚,列第7位。超过我国金牌数列前的国家除了美、苏、东西德等体育强国,还有匈牙利、罗马尼亚、法国和意大利,甚至韩国等国家。尽管前一届比赛,我们拿了15枚金牌,但像前苏联和东德等体育强国未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这次全世界强手全到了,一下子就比出差距了。汉城奥运会后,国内有人说是“兵败汉城”。

  我自己对那届奥运会有很深刻的认识,中国体育代表团总结教训主要有三条:一是指标定高了(内部仍定15枚金牌,压得代表团的心态不对劲),有较高的压力,开局不利,产生负面影响;二是,不少队的新老交替工作没有做好,导致队伍在正式高水平的竞争中拼不出来;三是平时队伍管理不严,导致一些队员临场发挥失常。

  (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告诉我,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他制定了一个调整方案,其中涉及到9名世界冠军。这个调整方案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很多人觉得“太急了”,最后报到了李富荣那里,李富荣桌子一拍问李永波:“你有没有信心新人可以顶上来?有的话,那就按照你的办。”

  李永波说:“如果不是李局的支持,这么大的调整根本不可能实现。事实证明,羽毛球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3枚金牌,一批年轻的、有冲劲的选手还可以到2008年奥运会上一展身手。如果那时李局不支持这项改革的话,现在中国羽毛球运动就会面临危机。”)

  在汉城奥运会上,一些优秀运动员遭到了意外的失败。我觉得主要原因是“管理不严”。我一直强调一个观点,越是主力队员,越是要严格管理。因为他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如果一个主力与一个一般队员同时犯错误,那么,我们首先要处罚这名主力队员。多年来,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项目上,一直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与时俱进。

  (蔡振华说,李富荣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李局说,所有运动项目的发展,都不能简单地与自己比。和自己比天天会有进步,年年会有进步,关键要与世界强手比,这种变化是动态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有的时候,别人进步快,自己进步慢,这也是一种‘退’。”现在担任国家乒羽运动管理中心一把手的蔡振华说,这句话他一直难忘。)(未完待续)

  1984年,李富荣率团抵达洛杉矶时受到当地华人热烈欢迎杨兰军摄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