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揾食中超的香港仔 中邦虎将心怀终极梦想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8:12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本报记者沈雷
半年方才适应 2002年,21岁的港仔吴伟超只身投奔广州足球队。“那时我在香港效力的球队(快译通队)解散了,想想如果还在香港自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没怎么多考虑,就背着包来内地了。” 吴伟超至今还感谢广州队当时接收了自己,“香港球员要到内地发展,生活环境是一大障碍,广东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即使我们到了其他球队,人家一听说我们是香港来的就直摇头,这就像中国球员跑去巴西踢球一样,别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你水平不够。” 说起来阿超还算是半个广东人,他的父亲吴志英当年就是省足球队队员。习惯生活不成问题,但要习惯高强度的训练,难度不小。“头几天训练下来,简直要崩溃了。训练完了回房间,我连动一下的力气都没了。我们在香港的时候不过一天一练,哪儿有这么大的强度?刚开始的体能训练,我根本就跟不上队里的其他人。”吴伟超说,直到半年后,自己才终于适应了节奏,“才明白自己可以适应中国足球。” 我保证尽全力 一不小心,吴伟超就成了香港足球的旗帜,毕竟他是第一位到中甲、第一位到中超“揾食”的香港球员。在香港踢球挣不了什么钱,踢球的人一天比一天少,“其实我们小时候玩球的人不少,可现在大家宁愿看英超也不愿意踢。” “说句心里话,香港球员的水平其实也差不到哪里去,主要就是适应能力。”吴伟超在中国联赛的成功,也让他在香港队一些队友动了心,私底下不少人给他打过电话询问中国联赛的情况,“他们中有几个的确有实力立足中国联赛,比如门将范俊业。我担心的不是他们的能力,是他们能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和比赛节奏,毕竟我来的时候只有21岁,他们已经二十五六了。” 总有人拿0比7的事情和吴伟超开涮。刘全德和申思海聊,一不留神又说起那场“经典之战”,“要是上半场就打六个,哪儿还有那么多悬念?”申思说。刘全德一转身问吴伟超,“你们真的没打假球?”阿超只是笑,那种没听明白问题时为解尴尬的笑容。“你到底说不说?”刘全德“威胁”道。被逼急的阿超赶忙来句,“别人的事情我不知道,我保证我尽了全力……” 梦想做到最好 中国足球的很多事情,吴伟超也弄不清楚。比如为什么自己转会来转会去,都被叫做“租借”。 “我也不知道,我算是从哪儿租出去的。快译通不是解散了吗?”问他关系挂靠在哪儿,阿超一脸迷茫,想想真是问得够傻,“关系挂靠”对他的确是一个陌生的词组。“反正我也不管那么多,只要有球踢就行了。”同屋的队友打趣道,“你就是一个爱到处跑的人。” 从广州到南京,从南京到上海,吴伟超说自己早就习惯了漂泊。“每到一个新地方,总得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刚到广州时,我只想能打上中甲比赛。像我这样的球员不拼命练哪里行啊!第二年,我看清了自己的能力,于是我的目标成了打上球队主力。”吴伟超眼看着几位球员从主力成了自己的替补,他又一次实现了目标,“适应了广州的足球,我还想应该继续到更远的地方闯一闯。”去年,吴伟超又在南京有有队获得了球迷和同行的认可。 “这三年中甲对我的帮助很大。中超的难度要比中甲大很多,但我并不害怕。我想,我们中邦队其实和我一样,给我们一些时间去找到中超的节奏,我们能适应下来。”打上中超,这并不是吴伟超的终极梦想,24岁的香港仔说,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中国最好的足球运动员。 (本报海口2月3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