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飞毛腿”为后备所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09:03 中国体育报

  升格直辖市,运动员一夜间“业余”变“专业”。重庆———

  重庆盛产“飞毛腿”。蜚声海内外的有:陈家全、贺祖芬、李涛等短跑名将。然而,现在青少年业训的困局正制约重庆诸多“名、特、优”产品的发展。

  “应该说现在的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形势非常令人担忧。”重庆市体育局一位从事训练 工作的同志在谈到青少年业训时表情十分忧虑:“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重庆成为直辖市,面对的目标和任务发生了变化后,我们没有采取相应应急措施适应这一变化,而造成的结果。”

  其实,青少年业训在重庆市也曾有过十分健全和完善的训练体系。在重庆直辖以前,作为计划单列市和四川省的省辖市,当时竞技体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为省优秀运动队培养、输送后备人才和参加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任务。当时有承担不同训练项目的市级体校5所,训练项目达十几个,重点体校学生近600名。如果再加上1997年重庆直辖后划归重庆市的涪陵、万县、黔江三个地级业余体校,以及区、县体育部门主办的“三集中”业余体校,全市的青少年业余训练队伍规模有几千人之多,在项目上也衔接得十分紧密。由于向上输送的渠道十分畅通,当时重庆区县开展业余训练的积极性和劲头也十分高。

  然而,随着1997年重庆直辖市的成立,竞技体育的目标和任务也由原来的培养、输送后备人才提升到面向全运会,向为国家培养输送人才,实现奥运争光这个更高目标转变。但是,面临这一根本性的变化,重庆市在青少年业训的专项经费、场地设施、教练员队伍等方面,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增加和投入。而为了适应全运战略和奥运争光的需要,原来的市级业余体校的场地、运动员、教练员队伍一夜之间从“业余”转成了“专业”。随之带来的后果是,市级业余体校这一为优秀运动队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中间训练层次被大大削弱了。

  竞赛无疑是调动基层业余训练积极性的一个杠杆。但据了解,虽然现在重庆市由原来的21个区县增加到40个区县,人口也达到3100万。但至今每年用于青少年竞赛的经费却还是保持直辖前的水平,只有区区40多万。如果说这点经费以前还能勉强维持的话,现在连维持项目每年举办一次比赛都难以支撑了。一位县体校教练说,由于经费的短缺,现在参加市级比赛都要交费,这对于我们贫困地区来说就感到压力挺大,因此造成基层业余训练的滑坡也在所难免。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在重庆市在区县一级,除黔江区、万州区的“三集中”体校得以保持外,相当多的区县一般开展有偿收费训练和体教结合的训练,而原来传统的“三集中”业余体校已消失得所剩无几。

  由于市级重点业余训练这一中间层次的断层,在重庆的优秀运动队里“开生荒”的情况就尤显突出。于是,为了培养和留住苗子,相当多的专业队都不得不带上业余训练队伍这个“尾巴”。在今年专业队的选拔中,就有20多名运动员没有达到一级标准,仍被招收进队。对此,一位教练员感叹到,这都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基础训练保障,从而难以形成年龄结构、项目衔接良性循环的无奈之举。

  由于基层业余训练和市级重点业余训练的削弱,重庆市不得不采取跨地区引进运动员。据了解,重庆直辖以来共报调入队383名专业队员,而引进队员达150人,仅今年报调的97人中,引进队员就占44名。

  对于这样的局面,市体育局一位同志表示,跨地区引进运动员,虽然使重庆竞技体育的弱项尽快得到发展,这在战略上是可行的;但从自身人才培养上却是无益的。从长远看,还是应该建立一套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重庆后备人才的源源不绝和竞技水平的提高。他说,对业余训练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和扶持,如:增加输送奖励的投入等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区县的积极性,把他们参加市运会的积极性引导到培养人才上来。

  作者:邓红杰

  (来源:中国体育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卡特VC系列特辑


墨西哥Dunk Low


Lebron II low


Air Jordan XX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