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留洋改变了日本足球 我们是矿泉水倒进染缸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30日02:10 东方体育日报 |
第1段 ·14年部队生活冲着“铁饭碗”进部队 和很多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一样,对于部队,黄勇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不但是因为黄勇的父亲是一名军人,而且,让黄勇没有想到的是,他是通过踢球才跨入部队大门的。 “当入伍通知书送到家里的时候,全家人起初都感到非常意外,但考虑到这是一个‘铁饭碗’,家人很快就同意了。”黄勇笑着说,“那时候人的想法都比较简单,部队生活比较稳定,而且像我们到部队踢球,刚入伍就有工龄。将来也不用发愁,踢不上球还可以分配工作,有那么多保证也就没有阻碍了。”1989年,年仅11岁的黄勇被沈阳部队队教练张一鸣看中,从而中断了初中的读书生活,成为沈阳部队队的一名小球员,也开始了他在部队的14年军人生涯。 “其实,在我踢球的问题上家人一直是反对的,那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很不错。刚接触足球只是因为我父亲那时候特别喜欢体育锻炼,我经常会和他一起出去跑步,后来就和其他的一些小孩子一起踢球,但也只是随便玩耍。后来在学校正式被选入球队的时候,与学习不免就发生了一些冲突,家长就不怎么支持了。因为每天下午总不上课,要去练球,家里人担心耽误学习。如果不是入伍的机会,也许很难就走上踢球的道路。”第一次测试只颠三球 刚入沈阳部队队后不久,黄勇就体验到了一次尴尬,“刚到队里,我的技术和其他球员比起来是很差的。因为在此之前,我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训练。在队里第一次测试时,我就颠了三个球,而其他人连守门员都颠了几百个,我是全队倒数第一啊!越是小孩越觉得害羞,也越要强。那时候我们是一天四练,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已经够辛苦了,但一有空余时间我就自己偷偷加练,也不能比别人太差了啊。一年以后,在队里已经没有人能超过我了。” 黄勇的性格有些内向,在场下和人交流总有些害羞的样子。但是到了场上,马上像换了一个人,话多了,人也充满了霸气。“我从小就不是特别爱说话,不太会和陌生人进行沟通,但这些只是在场下。到了训练场和比赛场上,不熟悉的人也觉得熟悉了,足球就是最好的交流工具嘛!不过从在沈阳部队队队开始,教练也帮我们形成了很好的习惯,在比赛中一定要大声地喊叫、和队友多沟通,那是纪律啊,所以我本来不爱说也练出来了。” 年仅11岁的黄勇从吉林长春老家只身来到沈阳,但黄勇坦言自己从小就不知道想家。“进了部队就只能一年回家一次,但是我一点也不想家,主要是一群小伙伴们在一起玩得都很好,不像长大后人际关系那么复杂。当然选择这条道路,就选择了在外漂泊,谁让长春那时候足球水平很差呢。”矿泉水倒进了大染缸 黄勇从沈阳部队队被选拔进健力宝队到巴西留学。当黄勇从巴西回来后,因为沈阳部队队撤编,黄勇被划归到八一队,他也依然继续着自己的军人生涯。 “当时我们一共9个人回到八一队,那时候真的是满腔抱负。我们几个在巴西就商量好了,回到八一队一定好好干。”但现实却给留学归来的黄勇泼上一盆冷水。 “刚开始回来的时候,我们还坚持在巴西学到的一些东西,但后来发现在国内这些东西很难行得通。平时训练,我们的队员都非常卖力,射门力量特别大,但真正比赛的时候反而没力气了。在巴西则截然不同,训练时动作很灵巧,侧重训练反应和灵敏度,但如果在国内我们这样练,教练会认为我们在偷懒;而在比赛时,巴西足球很讲究控制球,让对手去跑动,自己通过倒脚,调整节奏。但这些在当时的八一队也很难做到,有时我在场上控球多了,教练就有意见;而比赛结束后巴西队员都会做一些整理,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但在国内球队其他人不做,我们又变成了异类,后来慢慢就坚持不下去了。”回忆起往事,黄勇有些无奈。“就像几瓶矿泉水,倒进一个大染缸里……” 让黄勇更无奈的不仅仅是这些,“不用说学习到的东西不能坚持下去,后来我们连球都踢不上了。领导对我们一点也不重视,队里谁上场不上场,不是由能力、状态来决定,而是看关系、论资历。这也就罢了,后来发现就算我上场踢球,居然还不如不上场的人拿到的奖金多。其实就是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出力的自然觉得不平衡了。” 提到这段生活,黄勇又感到非常后悔,“当时自己也是年轻,队里对我们不重视,管理比较松散,我们自己也有些放任自流了。那时候正是我在国奥队、国家队的上升期,可惜耽误得太多了。” “在八一队的最后几年,我也变成了老队员了,地位一下子就发生了微妙的转变。这时肯定会让我上场踢比赛了,但已经养成的一些习惯加上那些不自然的优越感,反而让我失去了动力。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当然自己也没有管好自己,如果不是那样的话,我现在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撤编”终止军旅生涯 2003年底,随着“撤编”,黄勇14年的部队生活戛然而止。 “当时的心情很矛盾,用爱恨交织来形容其实挺恰当的。当时的情况很明显,再继续那样的生活对于职业生涯肯定没有好处,但突然就这样结束了,对于部队的那份感情却又很难割舍。”听得出,黄勇直到现在似乎仍然很矛盾。 “如果不‘撤编’,我还真的没有想过要转投到别的队伍。对于钱的问题,我从来的想法都是赚够花了就可以,我从来没有想过去做生意。而至于将来,我当时都已经为自己盘算好了,因为我是军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至少五十年都还是在部队工作,而且当时我已经是副营级干部了。再踢上几年,然后或者考个教练员证,或者去当一个文职军官,也还是不错的。” 部队突然决定“撤编”,让黄勇一下子没有了归属感。“传闻突然变成现实,我们大家都有些失落感。十几年的战友,要退伍各奔东西了,那种感情你能够想象得到。但我们还都年轻,我们也别无选择。刚传出撤编的消息后,队里的人心一下子就散了,大家毕竟都要为前途着想。而这也是上半年我们能够连胜,到了下半年却一败再败的原因。到联赛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开始联系球队,宿舍东西很快被收拾一空。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离开部队会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近乎逃亡的方式,大家也许都没有想到过。” “我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找不到饭碗,我相信自己还有能力。这时候成指导给我了电话,我没有考虑太多,因为我同样没有怀疑上海的理由,就这样我来到了上海。”第2段·5年巴西生活出发之前才告诉母亲 留学巴西,成为黄勇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而现在留在黄勇身上的除了在巴西学到的踢球方式,还有偶尔蹦出的一两个“巴西”字母。 “妈,给我准备点钱,我要去巴西了。”黄勇直到出发前才给家里打了第一个电话。“你能想象出当时我的父母有多惊讶。”黄勇笑着说,“我可不是显示自己有多独立,主要是不想让父母在家里担心。孩子在外面踢球,父母在家里不了解情况,往往却会更操心。我当时去参加选拔赛时,自己心里也没有多少底,毕竟全国有那么多孩子参加选拔,但最终还是比较幸运的,从800人到400人,再到200、100……一直到最后的20个人,我入选了。在出发前,我确定没有问题了,我觉得可以打电话告诉我的父母了。” “当然以前也受到过打击。在去巴西之前,曾经有一次去日本的机会,当时在长春市有一个选拔赛,选拔队员到日本友好城市参加邀请赛,本来已经有我的名字了。家里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亲朋好友都来庆祝,场面弄得挺大的。谁知道后来到临走时,我被另一个孩子给顶了下去,因为那个小孩家里花了四千多块钱。结果家里人弄得非常扫兴,而我的父母都特别失望。” 留学巴西,黄勇顺利成行。五年,黄勇在异乡不仅真正地成长为一名球员,也体会到了生存的艰辛。踢热身赛只为吃午饭 留学巴西的五年并不是连续的,健力宝一共去了三次,而前20个月的生活让黄勇一生难忘。 “刚到巴西时,由于经费困难,我们必须自己做饭,一组组轮着来。当时,我们几个年纪比较小的住在一起,分在一组,轮到我们时,我们就帮着教练削土豆、淘米、洗碗……每天就那么几个菜,吃饱就不错了,哪里还管什么营养不营养啊。” 在黄勇的记忆里,在巴西打的热身赛特别多,前后大概有几百场。“刚去的时候,我们很难联系到热身对手,因为人家大俱乐部根本看不起我们。我们只能和小镇上的业余队踢,人家下了班,组成一个队,我们开始踢着还很费劲。后来时间长了,我们的水平也不断进步,对手也慢慢多了起来。到了后来,就轮到我们选择对手了,镇上的业余队早已经不放在眼里了。” 提到热身赛,黄勇还特别讲起来一件事,“其实不怕你笑话,开始我们联系热身赛,有时候只是为了一顿午饭。一般到外地去打热身赛,我们上午去,对方中午就要管一顿饭,然后下午进行完比赛再回来,那段时间日子真的是太苦了。”骨折竟用一纸盒固定 黄勇的身体看起来很瘦小,但他却以远射、爆发力见长,巴西留学的经历对于黄勇的球风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巴西足球,讲究控制球,球员通过频繁的倒脚,调整节奏,寻找进攻的时机,非常讲究成功率。平常看巴西的比赛大家也能感觉到,他们不管和哪支队伍比赛,控球肯定是占上风的,这在巴西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传统。在训练时他们也显得十分轻松,真的有快乐足球的感觉,很多训练都像在玩似的。在力量训练上,巴西都采用小负重、高频率式的训练,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别。”黄勇认为,这些对于我们的足球基础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而对于身体条件,黄勇并不认为自己身体弱,“防守并不是单单靠身体,这也是很多人的认识误区。其实在场上拼抢,主要看的是位置感和卡位抢截能力,我觉得在这方面我并不差。中国过去也总认为日本球员身体弱,但这些年日本足球的进步却提供了很好的例子,他们的身体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而人家进步的是技术。”谈到日本球员,黄勇慨叹说:“当时在巴西的时候,随便在哪个俱乐部青少年队中,都能找到很多日本球员,他们最终让日本足球改变了。” 黄勇的身体一直都不错,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并没经历过大伤病。在巴西的五年中,他仅有一次脚踝骨折。“一个学中医的队医确定是骨折,但当时也没去拍片子,甚至连石膏都没打,医生就用一个纸盒固定了一下。一个月后,我感觉慢跑没什么问题了,后来还是去医院拍个片子,结果恢复得很好。” 1998年,满怀憧憬的黄勇从巴西回国,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残酷的现实。第3段 ·1年上海生活更加懂得珍惜机会上海生活 从部队到上海,黄勇这一步跨得很大。“在部队踢球给人的感觉就是规规矩矩,上海则是大都市充满诱惑。但现实的情况却相反,在八一队最后的日子里,由于面临撤编,管理比较混乱。而来到上海后,尽管外面的诱惑很多,但却更加懂得珍惜踢球的机会。”来到上海一年后,对照两种生活的黄勇感慨良深,“也许是自己长大成熟了。” 在八一这么多年,黄勇一直游离在职业足球之外,因此也没赚到什么钱。“分期付款买了一辆车,给父母在老家买了一套房子,其他就没什么了。”黄勇现在租了一栋房子,而近期他还没有在上海买房的想法,“上海的房子太贵了,在这里买个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到沈阳可以买一栋别墅了。”似乎对于定居上海还有些犹豫,不过黄勇其实已经将户口迁到上海,而且坦言接受新上海人的称谓。“上海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尤其对下一代有很大好处。”但让黄勇有些遗憾的是,家在沈阳的妻子并不能一直陪伴他的身边,“听说他的户口进来要等十五年呢,够长的。” 业余时间,黄勇都玩网络游戏。“我没有什么活动爱好,除了和朋友吃饭以外,平常很少出去。”而在唱歌上,黄勇说自己没有天分,“我比较喜欢听老歌,但听归听,唱功差了点,能保证不跑调就不错了。”要像德科那样踢球 黄勇说自己没有偶像,但他承认自己踢球的方式很像德科。 “我们到巴西的时候,大家还不知道德科是谁。德科就是这两年才在欧洲足坛闯出了名气,可我也过了追星的年龄了。”黄勇说,“不过毕竟在巴西生活过很多年,对于巴西足球还是十分喜欢,而我也很喜欢德科踢球的方式,但却还不能称为偶像。德科其实重要的在全面,而且每项技术都过硬,他看起来身体条件不是特别出众,但各方面的才华综合到一起就很厉害了,我与他还差得很多。” 黄勇转会国际,同时也顶上了接替申思的大帽子,这让黄勇当时感到很难受。“刚从部队到职业队,本来适应环境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又带着这么大的压力,当时确实感到很不适应。”黄勇说:“我没有要顶替谁的意思,来到国际,一方面是因为喜欢上海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因为国际队的打法很讲究技术,我觉得自己在这里有用武之地。” 然而申思没有上场比赛,黄勇也并没有与申思发生冲突。主教练成耀东巧妙地化解了黄勇肩上的压力。在试验了多个位置后,左脚将黄勇被定格在后腰上。一群讲究技术的小个子球员组成的中前场阵容,国际队现在确实有些像如今的巴萨,而黄勇无论在位置还是在踢球方式上也和德科更接近。 不过上海不像巴塞罗那,倒有几分像马德里,因为今年这里也同样有三支顶级联赛球队。“很热闹,很特别,现在在这里经历的每一次体验都是全新的,我希望能够在将来回忆起时有更美好的感觉。”黄勇说。 作者 :本报记者 张宴飞(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