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中国篮球 恐韩还是意外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02:10 新闻晨报 |
昨天中午,老帅蒋兴权带领着一帮CBA的顶尖高手,开赴韩国汉城。由此拉开的,不仅仅是首次中韩明星对抗赛的大幕,还有中国篮球到底恐不恐韩的话题。 尽管篮管中心将此次赛事仅仅定义为一次对抗赛,但其真正目的正是为了让韩国人来为中国篮球造势,为CBA进一步打响自己的品牌。毕竟,因为就中国足球来说,韩国人似乎被“催化”成了中国体育的克星,哪怕是从来不恐韩的中国篮球,也无法例外。 中韩篮球的较量,要追溯到1975年中国首次参加男篮亚锦赛时。三十年来,尽管韩国人那种拼命的精神,韩国男篮精准的外线和快速反击的能力值得称道,但作为亚洲篮球当之无愧的老大,历来在队伍人员构架和整体实力上胜出一筹的中国男篮,与他们的交手战绩仍是胜多负少。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还记得1982年的亚运会上,韩国人以一分险胜中国男篮的那一幕,或是1985年亚锦赛时中国队的失利。 之所以背负上是否恐韩的问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1997年的亚锦赛、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上的两次意外失利。前一次,在当时主帅张斌的带领下,拥有王治郅、巴特尔等人的中国男篮以72:86负于韩国队,连决赛资格都没能获得;而后一次,拥有姚明却刚刚经历了世锦赛第12名尴尬的中国男篮,却在釜山的决战中,倒在韩国人的欢呼声中,这之后著名教头王非就此下课。 最近的这两次失利,被中国篮球视为奇耻大辱。但事实上,都不是因为恐韩。1997年的失利,更多的是因为轻敌,曾获“韩国克星”的张斌在战术指挥上发生严重失误。而三年前的黑色30秒,不能忽略刚刚结束的世锦赛,和比赛期间王非父亲病逝的前提。十几年前在工体,正是他的两记扣篮让中国队最后胜韩国30分。队员们就更别提了。釜山之战后,巴特尔说,这种球打它一百场能赢九十九场。从没有人想到过输给韩国队这种奇耻大辱。 至于2003年的哈尔滨亚锦赛决战,中国男篮赢得并不轻松。但那也不是因为韩国人进步神速,中国队真的恐韩。更多的,是为釜山复仇的心理在作祟。要不然,为什么姚明每次打成之后,都兴奋得又吼又挥拳;为什么最后的奇兵是焦健,而且真的见效了,就因为他是队中惟一没有经历过釜山亚运会的那片阴影。 往更深了说,中国篮球之所以被安上“恐韩”的问号,来自我们曾经的篮球战略。在哈尔滨亚锦赛之前,中国篮球在亚洲的“任务”从来就十分明确:打败韩国。这并不是因为韩国篮球真的有多么强大,足以和我们抗衡,而是因为在亚洲,只有韩国能勉强和中国打一打。久而久之,让中国篮球养成了一种对韩国的过分看重,而多少忘记了自己能赢上二三十分的真实水平。 好在现在这一怪圈,已经被雅典奥运会上再次完成前八名的目标所破解。摆正心态后再看这个对手,或许就应该反过来说,是“恐中”的韩国篮球,一直鞭策着中国男篮。而此次,更是在没有姚明、巴特尔的前提下。作者:晨报记者陈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