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8名专家首次开办高级研修班 打造体育科技领军人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08:52 中国体育报 |
面对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科技需要什么样的领军人物?“在学术研究上有深厚的造诣,在与体育实践结合上能够起到排头兵的积极作用”,这是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按照这一要求,根据《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工作计划》,总局从全国体育系统选拔确定了39个首批高层次体育科技人才培养对象及后备人选。去年年底,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科教司组织了我国首次体育学术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对其中与运动训练研究密切相关的28名专家进行了培训。经过国内和国际两个部分的学习,作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培养的面向20 08年的中国体育科技优秀人才,对如何开拓思路、扎实研究,全面提高科研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面向2008年的科技人才培养工作也有了更明确的导向性。像小学生那样扎实学习“国家体育总局2004年高层次体育学术技术人才研修班”分别在北京体育大学和俄罗斯体育大学举办。研修班采取了专家授课、座谈及学员讨论、考察、交流、撰写论文等多种培训教学和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这些从事运动医学、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营养、运动心理、运动训练、运动生物力学、兴奋剂检查和科研管理等专业的专家级学员始终是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和探讨。他们在听课和详细笔记的基础上,就一些未听懂的内容或问题积极向专家请教、探讨,并充分利用晚上时间整理笔记、反复听课堂录音、相互讨论以加深对课堂讲座内容的消化、理解和吸收。 此次培训班的学习委员、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研究员冯连世表示,全体学员都非常珍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课堂上使用了录像、录音、照相、记笔记等方式进行记录。课余大家又一起交流、热烈讨论、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经过努力,学员们均获得了俄罗斯体育大学颁发的培训结业证书。担任此次学习班的翻译也不止一次表示,“在俄罗斯工作十多年来,接待了数不清的学习考察团,这是一个学习最专心、纪律最严明的代表团”。虚心借鉴与完善 俄罗斯的培训旨在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创新思维。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学习借鉴俄罗斯体育科学研究的完整体系,感受到其雄厚的科研基础,并从著名体育学者的精彩授课中取得了收获。舍卢杨诺夫教授从哲学角度上、从认识论的高度上提出的人与自然行为模型实验观察理论,构建出的科学训练模型,让参加学习的科研人员在内心信服的同时也勇于承认:相比之下,我们对这些研究甚少,很少有人提出模式化训练,少数模型的建立本身并不科学,特别是没有考虑个体的认知程度和外界社会因素的影响,建立的模型大多数是基本的生理生化数据的模型。俄罗斯体育科研其思维方式和哲学层面上的认识和逻辑推理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通过亲耳聆听周期性训练理论的创始人马特维耶夫和训练学大师鲁兵教授的精彩讲课,学员们对周期性训练理论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认识。马特维耶夫特别提到的在现代商业比赛的冲击下如何运用新的理论方法解决奥运目标与商业比赛之间的矛盾问题,让学员们深深意识到要紧紧抓住四年一期的奥运会作为运动训练周期中最高目标而进行科学化的安排。鲁兵教授的讲课使科研人员对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过程的影响因素也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今后如何培养我们的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可供借鉴和操作的模式。学员们发现俄罗斯的科研人员在进行指导运动实践过程中各个专家均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的理论,而且这些各个系统的理论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在新的奥运周期中学习。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结束后,国家体育总局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培训。培养高层次体育专业技术人才是国家体育总局为全面落实“人才强体”战略、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一项重要战略,备受总局领导的重视并提出了“多给机会、多压担子、多给政策”的培养原则。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需要一批体育科技专家站在世界的讲台上,中国就是要培养在国际领域有影响的体育科研专家,他们应该是中国体育学术技术领域最优秀的代表人物。 此次是国家体育总局第一次用国际和国内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培养高层次人才,这部分成为各个学科领军人物的专家将在服务2008年奥运会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过程中成为积极的重要力量,这既是实现2008年奥运会目标的保证,也是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通过他们为各地、各学科领域专家的交流、提高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作者:曹彧 (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