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流浪球员们受冷眼吃饭难 青岛四小将“回家”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11:21 半岛都市报

  这个季节,在海埂训练基地,青岛人比任何地方的人都多。中能和海利丰两支青岛球队都在这集训,有两支来自同一城市的球队,在海埂只有青岛这一座城市。不过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也是青岛人,也是运动员,也随队训练,却没有名分:他们是自费来试训的。

  海埂的日子无疑是枯燥清苦的,但对于这些前途渺茫的试训队员来说,多大的困苦都不是问题,令他们最苦闷的是自己的未来。本月月底是转会截止日期,一眨眼的工夫就到 了,可他们的去向依然没有眉目:“我真想回家,可我知道不能,真得太难了。”坐在记者面前,这些一直在外流浪的小孩们语调非常低沉,说起自己目前最大的心愿,他们甚至声音有些哽咽。

  五年前,云南红塔从青岛海牛足球学校买走了一批小球员,充实自己的三线队伍,当时背井离乡来到昆明的共有15名队员,孙凯、刘振军和王尧三人是其中的佼佼者。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经过了五年的颠沛流离,如今他们不约而同地来海利丰试训。三兄弟的聚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变成了一场面对面的竞争。

  五年的时间,三人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历和遭遇自然迥异,唯一的相同点是:自从离开了青岛,他们就开始了流浪。“一言难尽,一言难尽啊!”说起这五年的经历,三人都不住地摇头。显然,少小离家,让他们尝尽了人间冷暖。

  在三人当中,王尧是最早出头的一个。来到红塔后,他凭借自身的实力很快站稳了脚跟,2003年,王尧被当时的主教练戚务生相中,提拔到一队,打上了甲A联赛。由于当年联赛规定每队必须有两名21岁以下的队员上场,因此王尧获得了不少出场机会,甚至还打过两场主力。“我虽然没进球,但的确开了眼界。”这是王尧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就在他日渐成为希望之星的时候,2004年红塔转让给力帆,王尧又来到了重庆,霉运也随之而来:在一次训练赛中,他的脚踝被铲断,在家休息了三四个月,去年的中超联赛也错过了。伤愈复出之后,王尧试训了几支球队,甚至还包括乙级的丽江东巴队,但由于俱乐部给他挂出了20万元的转会费,加盟机会不大。“只能等等了,我也没什么办法。”对于未来,王尧心中全是茫然。

  与王尧的大起大落相比,孙凯和刘振军则相对平稳,一直在较低一级的联赛中度日。孙凯由于年龄稍小,2004年才进入红塔预备队,球队整体卖给力帆之后,他更没了出头之日。“连过去一队的那些主力都打不上球,更别说我了。”在外面找不到机会,孙凯想到了家乡的海利丰队。刘振军也是一样,眼看无法在预备队出头,他去年只身来到了上海科化2000队,这支球队是基斯布伦特组建的乙级队,但在乙级联赛被淘汰之后,球队解散,他只好另寻东家。

  与上述三人相比,王金旭的年龄最小,经历却是最坎坷的,流浪过三四个地方之后,王金旭的脸上挂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据他介绍,自己很小就在青岛一家业余俱乐部踢球,1999年,广州松日队组建三线队,他们俱乐部的十几名小球员被集体卖到了广州,“当时也是怀着成为职业球员的梦想去的。”可好景不长,广州松日队很快降为甲B,继而掉到乙级,然后就解散了。王金旭和他的队友们只好来到武汉黄鹤楼队,经过试训,他和其他四名队友留在了预备队,但由于武汉队为冲超“大换血”,许多一队队员都下放到了预备队,无处可去的他甚至改踢了一阵五人制足球。

  四处换地方踢球,王金旭自嘲说:“我是流浪者队的队员。”说起自己的生活,18岁的王金旭有倒不完的苦水:“别的不说,吃饭就是个大问题,我一直不太习惯南方人吃辣,经常拉肚子,有时候半个月都不能训练。”当然,作为一个外乡人,冷眼是避免不了的,“球队里的当地人自然是一派,我们这样的外乡人没有几个,只能受排挤,训练中根本没人给你传球。”如今,当时一起从青岛出来的队友们大多已经失去了联系。王金旭告诉记者:“有的上学了,有的还在踢球,但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流浪。”

  在外地流浪了这么多年,这些20岁左右的少年实在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回青岛踢球。但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回青岛踢球太难了,青岛只有两支球队,有几个人能回去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接纳他们的只有海利丰,尤其是海利丰今年在引进内援时“只要本土年轻队员”的原则,让这些流浪在外的足球少年看到了希望。“于林是个幸运儿,大家都很羡慕他。”的确,眼看着同样在外流浪的于林成了海利丰的内援,他们也只有羡慕的份。由于一个队最多只能引进五名内援,因此他们的希望在一点点减少。在球队来了七名二队队员之后,他们在基地也没有宿舍可住,只能搬到基地附近的招待所,“这里也好,便宜一些,毕竟还不是职业球员。”吃住都不是问题,萦绕在他们心头的大石还是能否回家踢球,“快过年了,不知道能不能带回家一个好消息。”一口标准的青岛话,只是多了几许沧桑。

  本报特派记者 崔恒亮(本报海埂1月23日电)

  采访后记

  这仅仅是几个个例

  这几个试训的队员只是个例,像他们一样在海埂和海南试训的青岛球员还很多。青岛市足协统计表明,目前在中超、中甲和乙级的青岛籍球员超过400人,除去在青岛踢球的队员,在外地的有300多人。在目前的足球环境下,回家踢球是大多数人的愿望,但又有几人能实现呢?在职业足球的诱惑下,作为足球城里成长的孩子,一批批足球少年到外地去寻梦,但扬名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和这几个试训队员一样,此时此刻正在无助地彷徨着。

  本报特派记者 崔恒亮(本报海埂1月23日电)

  全新推出中超联赛数据库 中超元年全面详尽展示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