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感受金昶佰家庭温馨 魔鬼教练没那么“吓”人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09:31 中国体育报 |
到中国女曲主教练金昶伯家采访时夜色已悄然降临。一路上满脑子都是他在场上那张神情严峻不苟言笑的“黑脸”,再加上韩国人大男子主义一向严重,心里不免有些怯怯的感觉,总担心他太严肃影响采访的顺利进行。 当电梯在20层停住时,正准备寻找金老师家门牌号的我被走廊尽头的灯光吸引,一名体形消瘦、中等身高的男子正站在门口。当我在黑暗中辨认出是金老师时,便迈步向他走 去。金老师满面笑容地向我问好,并跨出房门打开走廊灯,顿时漆黑的走廊里一片光明。我心里也顿时有一种明亮的感觉,它告诉我今天的采访应该比较顺利。走进屋里,一双白底蓝花的拖鞋已事先放在了门边。金夫人以及他家的阿姨来到门口向我行韩国式的传统问候礼。礼毕,金老师率先走进客厅,金夫人则走进一墙之隔的饭厅。 客厅的摆设很简单,客厅门边是电脑桌,正中的墙上挂着金老师一家6口的全家福,墨绿色的背景下衬托出全家幸福和睦的笑容。全家福右上方挂着木质的耶稣像,据说金老师一家都是天主教徒,金老师的妈妈、夫人以及女儿每周都会到王府井的天主教堂祷告,而金昶伯本人则随身携带《圣经》,抽空诵读。全家福下方摆放着电视机、音响以及各类的奖状,一套木边黑皮沙发和茶几与之相对,看上去庄重而典雅。 落座后,金老师关掉了电视。采访的中心离不开曲棍球,回忆着他在训练场上的“残忍”、奥运会失利后的气急败坏,但没想到,重提往事时金老师自始至终都是一如既往的严肃和凝重,看不出有任何的情绪波动。采访期间,金夫人端着托盘送上了两杯热茶,也许是入乡随俗吧,白瓷杯体上一面是一条青龙盘旋而上,一面是一个繁体“龙”字。 因为没有翻译,金老师家的阿姨就临时担当起了这个任务,因首次做“正式”的翻译有些拘束,加上对曲棍球项目不了解,没法准确表达金老师的想法,因此,采访中不得不放弃一些问题,直到金教师的女儿明婷回家。正上高二的明婷一进家门便往客厅鞠了鞠躬,转身走进隔壁饭厅。当金老师把她叫到客厅做翻译时,应声而来的明婷只敢怯怯地站在一旁,待金老师用韩文交代几句后,她刚想坐进先前阿姨坐的沙发时,金老师低声说了一句话,明婷立刻转身搬了一把椅子。无论记者怎么劝她坐到能容纳四、五个人的长条沙发上,她就是不肯。来京三年明婷的普通话已经说得非常标准,快要期末考了,最让她头疼的就是历史,怎么背都背不下来。她说她的目标是考北京大学,想学广告设计,而且已经征得了爸爸的同意。 有过曲棍球经历的明婷在翻译时显得游刃有余,只是在遇到某个不确定的词时有些卡壳,这时金老师会重复或者提示,帮助她完成翻译。不过,非常令我不解的是,明婷在翻译时,主语一定要说“老师”,而不能说“他”或者“我爸爸”。我问明婷怕金老师么?明婷看了金老师一会儿,微笑而又怯怯的点头说是。 采访结束前,大儿子明秀回来了,高三繁忙的功课使得他一进家门就往房间钻,但经过客厅时,他仍在客厅门口鞠躬行礼,与金老师的精明不同,明秀身上散发着淡淡的书卷气。等从房间出来时,他再次行礼。明婷说,哥哥成绩很好,正在备考清华。告辞时,见到了金昶伯上五年级的小儿子,胖乎乎的样子非常招人喜爱,听此,明婷笑着说弟弟该减肥了。 行礼告别后,金老师抢前打开走廊灯按钮,照亮了整条走廊。其实,金老师并非完全“黑脸”。我在挥手道别金老师时,心里不免为最初的战战兢兢之感觉得好笑。场下的金昶伯没那么“吓”人。 作者:肖苑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