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报》董博臣:中超期望“非主流”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14:58 中国足球报 |
“非主流、低成本”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成了“文艺圈”的救命稻草。低成本唱片、低成本电影、低成本连续剧,一不留神就成了时尚。 和前几年的火爆相比,流行乐坛这两年也不算景气,音乐人都热衷挖掘更新的音乐元素,刀郎的原始状态让音乐回归自然。与此同时,一张概念唱片《男孩女孩》别出心裁地出炉了,专辑中的歌手全部是北京三里屯“酒吧歌手”,虽然只是旧歌翻唱,但时间横跨上 个世纪70到90年代,其中有《蜗牛的家》、《会哭的人不一定流泪》、《我不是坏小孩》等不同时代的流行金曲。可偏偏就是这么一张低成本唱片,却登上了销售排行榜的第一位,在北京已经脱销。这张专辑中没有明星,没有原创,但是每一首都能打开记忆之门。和流行乐坛相比,中超联赛早就不景气了,可是却一直保持着“高成本”运行。直到现如今才豁然醒悟,原来“成本”比什么都重要。低成本必然会制造出一批原本默默无闻的“新人”,有了新元素,有了新生代,还怕没有精彩激烈的比赛看?既然提到低成本运作,就不能不提到沈阳金德俱乐部,你可以说金德吝啬小气,因为球员每月的工资被严格限定在了一万元之内;你也可以说金德不讲人情,六名老将被俱乐部“冷冻”,最后还全部送上转会榜;但你绝对不可以说金德运作失败,虽然上赛季球队只拿了第八名,但是金德低成本的经营模式让他们成为中超赔钱最少的俱乐部。在如今“少赔算赢”的中国足坛,这已经是成功了。 其他俱乐部不妨走走“非主流、低成本”的路子,中国球迷想看“回归质朴”的中超比赛。 就算一家俱乐部把所有“主流国脚”都买齐了,那又怎样,连科威特都赢不了的“主流”,能指望他们在中超踢出什么名堂?还不如让我们多看看“新生代”和“非主流”的表现,也不一定就肯定比“主流”差,至少保持了“低成本”。 作者:董博臣 (来源:中国足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