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高楼火龙”舞上致富路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9:09 中国体育报

  今年74岁的黄永贵是重庆市铜梁县高楼镇的一位普通农民,还是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就练就了一身舞龙的把式。几十年过去了,现在黄老汉一家3个儿子、女婿和孙子共9个人都在他的传授下学会了舞龙。现在他们都是村里舞龙队的队员,全家仅今年一年参加舞龙一项的收入就达到4、5万元。从以前民间在节庆时的“杂耍”,到现在增收致富的技艺,提到这一变化,黄老汉激动地说:“这都是镇里把舞龙推向市场,给我们农民带来的实惠。”变民间杂耍为致富技艺

  高楼镇位于铜梁县北部,远离城区,地处深丘,土地资源贫乏,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但是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小镇里,却蕴藏着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从隋唐时期开始,高楼就有龙灯活动出现,天干天旱舞水龙,水灾除害舞火龙。天长日久,人们在节庆的日子里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消灾祛病,总会扎制龙灯舞龙祈福,这一传统因此而流传至今。不过,这时的高楼火龙却还是停留在自娱自乐的民间杂耍层次,舞龙的套路、配乐,也都十分原始古朴。

  真正的发展变化是从2000年开始,当时县里举办“中国铜梁龙灯节”,县里安排镇里承担八条火龙的表演任务。为了充分展示高楼火龙的形象,镇里安排每个村组建一支舞龙队,由村支书或主任亲自舞龙头。经过精心的准备和排练,八条火龙在龙灯节上的成功表演技惊四座,一时间引来各路媒体的争相报道。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高楼火龙,从此蜚声全国。一时间,许多地方和单位的庆典活动纷纷向他们发出邀请,在民间流传了千年的火龙,受到城里人如此的喜爱,一开始还真让高楼人始料未及,但是当看到通过表演挣回的“真金白银”,他们开始萌动了一条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突出地方特色,发展农村特色文体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路。“铜梁火龙”走向世界

  想到就干,2001年由镇政府成立了龙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选派干部专门负责舞龙队伍的组织管理和演出市场的开发。同时他们还邀请专家对传统舞龙进行整理和改造,重新编排出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大蠕龙舞、荷花龙舞、龙嬉丰年、火龙舞等节目,使传统的舞龙技艺更加适应现代人的欣赏要求。为了保护铜梁火龙的知识产权,镇里还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铜梁火龙”的商标注册。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2002年,镇里又成立了铜梁火龙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建立网站、制作宣传资料,进一步扩大宣传面,以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2002年中央电视台元旦联欢会,高楼镇的火龙首次通过电视媒体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4月,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三届年会,他们又应邀表演,得到各国贵宾的热情称赞。

  在各种重大庆典中频频亮相,使高楼火龙由民间杂耍走向了政治、经济的大舞台,知名度也得到迅速提高。全国各地的庆典、商演的邀请纷至沓来,仅今年正月十五,高楼镇就有13支火龙在福建、浙江、山东等地同时表演。据高楼镇副书记唐健介绍,高楼火龙市场的扩展,也使其经济收入逐年倍增。2000年刚开始对外表演时收入仅10万元,到2001年就增加到50万元;2002年突破100万元;2003年收入200万元,而今年收入已超过300万元,成为高楼镇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高楼镇共有舞龙队伍20支,从业人员近500人,村村都有自己的舞龙队伍。村干部与社员通过舞龙融洽了关系,村级组织也有了号召力。而通过舞龙的收入,不仅可以增加集体经济的积累,队员们一年也有2000至5000元的收成,而舞龙表演又基本是在农闲时,对当地农民来说是粮增产,钱增收两不误。而与此同时,通过外出演出,农民们扩大了接触面,增加了见识,改变了观念,许多舞龙队的骨干成员把在别处看到和学到的经验带回家乡,干起了蚕桑、育苗、蔬菜专业户,增加了农业收入。

  总结近年来突出地方特色,发展舞龙产业,给高楼镇发展带来的好处时,镇党委何川书记感慨地说:“一条龙逐步舞出了一个产业、舞活了一镇经济、舞好了一方民风。”

  作者:邓红杰

  (来源:中国体育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NIKE再造飞人


享受整场比赛


Allstar第二代


AN90奇异搭配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