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F1“收官”分站赛、世界摩托车锦标赛、V8超级房车赛争相登陆上海,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也将以全新的内容夺人眼球。然而,如果因为上海今年要举办那么多一流车赛,就认为中国的赛车运动迈入了一个很高的层次,显然是错误的。
中国的赛车运动基础还很薄弱,如何一边继续“造高楼”,一边补充“打地基”,是值得中国汽车运动有关人士思考的问题。
发展基础
高楼造得好,全靠地基稳。如果把F1比作赛车运动的塔尖,卡丁车运动就是塔底的基石。国外,特别是欧洲国家,对青少年卡丁车运动的投入和关注度很大,还有一套成熟的培训系统。比如,美国几年前发起“石头里挑钻石”的活动,从来自全国100多个卡丁车场的六七千名少年车手中选出5人,送到欧洲培训,希望十年之后能出个F1车手。
但在我国,全国专业卡丁车场目前不超过20家,去年参加全国卡丁车赛的青少年选手不超过60人。即使在卡丁车运动开展较早的南方,也发生过深圳、东莞的卡丁车场被拆除,出让土地搞房地产开发的事。这样发展下去,恐怕几十年都出不了一个F1车手。就算有中国车手靠着赞助开上了F1,其水平也未必达得到参赛门槛。
有关方面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刚结束的中汽联年会上传出消息,明年将大力推动青少年赛车运动,还出台了一系列方案。如拨款建立专项青少年卡丁车手发展基金,赞助更多有天赋的青少年参与卡丁车运动;又如规定明年开始的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1600cc和2000cc组中,每个车队必须含一名18岁以下、有过开卡丁车经验的青少年车手。
聚拢人才
人才最重要,这已是各行各业的共识。对新兴的赛车运动及其延伸产业来说,尤其如此。与国外相比,这方面我们需要补的课实在不少。否则,引进再多的一流赛事,也只是为别人搭台、让别人唱戏。
一个法拉利车队有两三百人,装轮胎、卸轮胎、测数据、调校赛车、风洞研发,分工细致入微。而全国汽车场地锦赛的维修区里,大车队“P房”内也不过三四十个人,其中不少还是拉来帮忙的“临时工”,车手本人必须身兼调车技师、经理、换胎工等数职。中国目前最像样的方程式车队FRD全队只有五六十人,其中科班出身的赛车维修、研发人才屈指可数。
好在随着更多高水平汽车赛事的到来,更多相关人才也会前来,带给我们“边做边学”的好机会。
接轨产业
赛车运动既是“显摆”最新汽车技术研发成果的平台,同时也推动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奔驰、宝马、雷诺、本田……世界各大汽车厂商无不视赛车场为必争之地。他们在公司内设立独立的赛车部门,每年投资上千万美元,研发动力强劲的发动机和各项汽车部件,在取得成绩后又将其中部分技术应用到民用车的制造中。
这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距最大。这里有基础上的原因,更有观念陈旧、意识落伍的原因。去年全锦赛时,有位车手改装了一辆我国某品牌的量产车参赛,盛邀该厂商派代表前来观赛。不料该厂商不仅无意前来观赛、赞助,还说“我们的车平时开开挺舒服的,你花那么多钱改装干啥?”
闻听此言,怎不让人感慨?
本报记者薛淼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