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谁“审判”谁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1:14 中国青年报 |
“审判日拿下新合同”,网上的这条新闻,说的是在中国足球队进行2004年总结的这一天,中国国家队前主帅哈恩在悉尼又找到新工作。这个标题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是不是又有哪位刑事在逃犯在外面过上了逍遥日子? 实际上,我不认为“审判”直到今天才进行,孙老爹(孙继海他爸)当日脱口而出的一句“饼才”,不早就为众多圈内外人士心领神会,成了哈恩的“代名词”吗?哪用等到 今天审了再判。大连话的“饼才”就是蠢才、庸才的意思,但稍显含蓄,略有余味。某“著名足球评论员”曾经撰文为之叫好,认为它很具“个性”,犹有“趣味”。可惜我不明白,一个被众人判定为“蠢才”的人物,何以又能获取一个两年120万美元的合同? 被中国足球誉为“饼才”的老外其实并非哈恩一人,据说当年维埃拉来大连试训,就被人断定为“不是好料子”;舍甫琴科被推荐到申花,也因为“技术一般”而未能进入上海申花;后来当上皇马主教练的奎罗兹,曾被辽宁俱乐部怀疑是“水货”。 罗列这些陈年往事,并非想为哈恩“翻案”,因为这些毕竟都是个例,不具备普遍性。这里要说的是,一个足球落后国家,对于请进来的“老师”,有没有资格仅仅凭自己的经验和眼光轻易评判优劣,甚至作出结论? 质疑一名教练的执教思路很正常,个别球迷用偏激的语言表达不满也很正常,但如果仅仅因为这种怀疑与不满,就将“饼才”这种侮辱性的语言强加在一位足球老人身上,最后竟形成了一种集体性的快感与窃笑,这就不得不让人担心毛病到底出在哪儿了。这样的心情,真的叫“个性”与“趣味”? 是的,作为“审判者”,也许并不要求你有什么样的资格,但至少你要有一种客观、良好的心态。如果我们对维埃拉、舍甫琴科的误读还算是某种“技术性失误”的话,那么,哈恩的“饼才”之说,则分明透出了一种自以为是的无知与狂妄。 一纸新合同当然尚不足以证明哈恩的能力与价值,就像中国队的失败也不能彻底将他抹黑一样。你的“审判日”,就是他的“幸运日”、“再生日”。什么饼,芝麻饼、煎饼还是比萨饼?饼香飘飘,笑话连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