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裁军方案”掀起风波 改革不能别光喊口号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09:28 上海青年报 |
准入标准对于各家CBA俱乐部来说休戚相关,直接关系到它们能否顺利进入到新的职业联赛大家庭中,虽然有关14支现有俱乐部中将淘汰2支球队的方案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但篮管中心至今不置可否。可以想见,今天的峰会将成为各家俱乐部与篮管中心交涉的舞台。 准入标准中涵盖了30多项硬性条件和13项左右的软性条件,包括俱乐部性质、俱乐部管理体制、硬件建设、比赛场馆、梯队建设等多个方面。 在13项左右的软性条件中,篮管中心已制定了严格的等级标准和评分。比如成绩标准,篮管中心将会选择近年的综合成绩进行评定,但究竟是“几年”仍在研究中,据称选取近三个赛季综合成绩的可能性稍大。 改革,别光喊口号 张逸麟职业联赛监管机构对于联赛球队的监控在国际上并不少见,在NBA中,联盟对于各支球队也有类似的监控,当然一方面由于NBA职业化已经非常成熟,加上联盟的准入要求对于腰缠万贯的球队老板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因此联盟很少出现因为球队未达标而裁减的现象。 相比之下,CBA球队并非私人拥有,球队与各地的体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加上我们的联赛尚且处于市场化的初期,联赛大环境也并不理想,这就使准入方案的出台平添了许多障碍。 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实施准入标准对于规范CBA肯定是利大于弊,关键在于如何取得投资人和篮管中心在未来发展前景上的共识,以及理顺利益分配上的关系。好在篮协在这个环节上考虑得非常慎重,不敢轻下结论,而这次峰会就是请各支俱乐部的老总来“共商国是”,至少也是一种礼节上的民主。李元伟甚至信誓旦旦地表示篮协要在未来几年把CBA联赛打造成亚洲一流的篮球赛事。 喊口号容易,付诸实施并不容易,但愿篮管中心和“投资人”能够群策群力,汲取足球改革中的教训,真正营造一个健康和良性发展的CBA联赛。 本报讯(记者张逸麟)去年是足球中超的第一年,但引发的足协和投资方的纠纷却如同地震般席卷整个华夏体坛。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前几年有些沉寂的CBA却也扬起了改革大旗,中国五千年的古代史上,变法和改革并不罕见,从商鞅到王安石,其遭遇的挫折和困难也非常多。一位足球圈内人士曾说:改革是把双刃剑。使得不好,很可能像足球改革那般画虎类犬,关键在于合适的方法。 CBA的高层峰会,为的就是商讨合适的方法。可以预见的是,改革出现的利益冲突很可能在这次峰会上被提出来,因为CBA的职业化并不成熟,这也只是改革的第一年,万事开头难。 裁军裁掉哪支队都不合适 CBA本赛季取消了升降级,但传言中的裁军计划却成为俱乐部之间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对那些战绩并不突出的球队。虽然篮协没有对此明确表态,但总掌门李元伟在公开场合几次表示他不否认有“下赛季联赛裁军至12支球队的念头”。毕竟这是生存问题,取消了升降级后,一旦被裁,俨然坠入深谷一般,看一下现在的北京奥神,不由得让各位俱乐部老总倒吸凉气。 与足球圈的热闹相比,CBA联赛似乎沉寂了许多,但这并不代表风平浪静。前些日子浙江万马总经理王志刚炮轰裁判,声称裁判如此下去会把CBA联赛弄成第二个足球中超;也正是浙江万马,被外界称为最有可能成为联赛裁军的牺牲品。 据传闻,峰会上公布的《准入标准》将会把“近几年联赛成绩”作为一种软性评估标准,有一说是近3年的成绩,而除却几支本赛季刚加盟的新军,近3年综合成绩最差的就是浙江万马,但是王志刚却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其一,这种说法只是传闻,其二,即使是拿近3年的成绩来考核的话,他们被淘汰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这个准入标准考核是立体化、多方位的考核。 不管怎样,裁军传闻在俱乐部老总之间的影响力还是很大,一位俱乐部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说白了,篮协裁掉哪支球队都不合适,因为每个俱乐部都为联赛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笔损失篮协能负担吗?” 赞助限制俱乐部利益如何回报? 除了《准入标准》外,峰会还将会议定在“确立投资目标、明确发展战略、探索经营模式”三点上,显然商业化运作已经被提到联赛改革的一个新高度。 但是一些俱乐部对于篮协的商业运作私下里颇有微辞。本赛季联赛规定了近八大类受限制产品,即联赛统一安排指定赞助商,俱乐部自己找的赞助商必须为篮协赞助商让路。比如前几轮上海男篮啦啦队的服装风波,东方俱乐部就因为啦啦队没有穿篮协指定服装而遭到篮协处罚,这让俱乐部在经营上又增加了不少困难。一位老总在接受某专业报采访时叹起了苦经:“我们的俱乐部也要生存,篮管中心下拨的费用又根本不够我们的开支,可是很多政策却把我们自谋生计的路给堵住了。” 显然篮协制定的改革计划是从长远出发,李元伟曾说:“要想看到CBA有飞跃式的发展,可能还需要等三五年。”但实际情况是,在这三五年间,谁为改革埋单,埋了单后的回报又是什么?改革确实是必须的,但是有些问题,甚至是矛盾的东西却必须让篮协和投资方共同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