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女垒在海埂笨鸟只身暖冬训 寒酸挡不住热情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09:01 中国体育报 |
昆明滇池边的海埂基地,有着连绵不断的绿色足球场。在基地最里边的角落里,有一块毫不起眼围着铁丝网的场地。入冬后,在一片足球训练的喧闹声中,人们每天都会听到从这块场地里女孩们发出的清脆叫喊声。 海埂是半个“家” 从去年11月18日开始,大连女子垒球队在这里已经练了一个多月了。入冬,北方已经是冰天雪地,无法训练,所以这些来自北方的姑娘们把“家”搬到了海埂,“一年我们有半年都在海埂练,这快成了我们的半个‘家’”,正在场边指导队员的教练陈建新说起海埂深情款款。 过去,全国大部分女垒都在海埂集训,队伍多很热闹,这几年大家各有各的打算,来来去去时间也没有个准,但只有大连女垒是每年都来,“我们就觉得这里好练。”陈教练说。今年大连队来得早,而且自从来到海埂,她们就一直“形单影孤”,在一群参加亚洲橄榄球赛的小伙子伴随下进行着垒球训练。 垒球上高原,本来没有什么稀奇,早在10多年前,从国家队到地方各级垒球队就经常在这里训练了,但像大连女垒这样钟情海埂的队伍倒也不多。谈到高原训练的好处,陈教练说,昆明除了气候好,有场地便利外,高原训练时投手的球会快一些,比如入选国家队的投手李琪平时投球最快时速是105公里,在昆明就能投出107公里。“训练中投手哪怕快1公里,对于队员的击打训练都很有好处,”陈教练说。 “寒酸”挡不住热情 尽管孤单在海埂,但大连队的训练场面却很热闹。场上场下姑娘们喊的喊叫的叫,一边互相提醒,一边脚下快跑,一堂课练的非常紧凑,就连站在场边的李琪、周妍两名队员都帮着使劲,一直不断指点着队友。 今年是全运会年,这个冬训自然重要。按照计划,大连女垒要在这里练到4月,就连春节都要在海埂过了。全队二十几号人那么长时间留在昆明,是很大的一笔支出。为了节省经费,她们在海埂训练却不敢住在海埂基地,而是住到了与基地一墙之隔的云南省体校招待所,因为在那边,每位队员每天的食宿费用可以节省一半。 这几年,大连女垒的成绩一直在全国处于中游,又是集体项目,队伍自然各方面条件都不算好,队里集训的新队员每天的伙食费标准才15块钱。而垒球的器材又比较贵,一个球都要几十块钱,去年大连女垒的姑娘们就是因为经费紧张,全年训练只用了500个球。比起有实力的球队一年打4000个球,她们真是显得比较“寒酸”。 不过,条件再艰苦,这些年轻的姑娘们还是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价值。每天一早,海埂的天还没亮,姑娘们就起床开始出早操。上午九点和下午两点半,还有两次常规训练。这还不算,晚饭过后,姑娘们还要在体校的操场进行徒手的技术训练,这样从早到晚,她们每天的训练时间基本上超过了8个小时。 现在的这支大连女垒,基本上是以年轻队员为主,除了5、6名老队员外,其他大部分队员都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最年轻的投手才14岁。对于这些小队员,带队已经11年的陈教练没有什么诀窍,他认为,除了练还是练。 所以,尽管现在海埂只有她们这一支孤独的女垒,但姑娘们还是甘于寂寞,以训练为伴,对于这种训练,陈建新教练很坦然:“垒球一直都是这样,只不过我们队笨鸟先飞嘛。” 本报记者 许珂(海埂1月1日电)(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