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超联赛实施大手术 俱乐部品尝“酸甜苦辣”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09:01 中国体育报 |
去年底,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会议上,乒羽中心主任蔡振华代表中国乒协公布了固定赛季、队伍缩编和固定主场的新规定。这意味着,已创办5年的乒超联赛正面临着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十年探索成效显著 乒超联赛前身是1995年诞生的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赛,比赛实行赛会制。1998年,联赛改成以主客场形式举办的中国乒乓球甲级俱乐部比赛。1999年又发展成中国乒超联赛。蔡振华认为,前后十年间,特别是乒超联赛举办以来,俱乐部比赛对培养人才,开发竞赛市场,增强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举办俱乐部比赛之初,中国乒协的思路就是把完成“奥运争光计划”放在首位,因此乒超联赛的首要举办目的就是为国家队培养人才。借助这一平台,优秀运动员技战术和心理上得到了充分锻炼,一大批新人从中脱颖而出。近十年间,国家队参加了三届奥运会,夺得了全部12枚金牌中的11枚。在后备力量的培养上,中国的乒乓球人才基础被国际乒乓界公认是最雄厚的。 俱乐部联赛使国内运动员收入明显提高,海外兵团规模大幅度减小。参加上赛季联赛的103名国内运动员,几乎包括了所有国家队的一线运动员和世界排名前50位的中国运动员,整体水平无愧于“超级联赛”。俱乐部赛同样也吸引了国外名手,上赛季有6个其他协会的9名运动员加入到了乒超联赛,其中不乏柳承敏、朱世赫这类当红明星。 俱乐部赛扩大了乒乓球的影响。以上赛季联赛为例,乒超联赛遍布19个省和直辖市,现场观众每场平均数达到2500人,整个赛季的电视观众达到三千多万人次。 俱乐部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俱乐部的组织不断规范,机构设置逐步完整,管理追求科学化,自身经营体制逐步完善,保障投资者利益的意识加强。有的俱乐部还建设了功能齐备的训练场馆和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拥有自己的后备力量培养体系。 实施改革立足长远 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力求质的突破,乒超联赛同样不例外。在谈到它的前景时,蔡振华用了一句比较时髦的话———“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风险同在”。 目前,乒超联赛正遇到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二是中国乒乓球运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机遇不小,但体育市场的规模是相对固定的,各运动项目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谁把工作做得更早、方法更对头,谁就可能处于领先地位,从市场这块蛋糕中分得更大份额。”蔡振华强调。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乒乓球项目的市场开发程度不及足球、篮球,甚至不如排球,与中国乒乓球的地位似乎不相适应。近几个赛季乒超联赛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为避开一系列国际比赛,整个赛季被拆得七零八落;一些俱乐部的主场名存实亡,甚至出现了在对手家门口设主场的尴尬现象;个别俱乐部甚至还出现欠薪现象。“乒超联赛确实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乒羽中心乒乓球部部长李玉环说。 李玉环说,虽然乒超联赛已创办了五年,但从它的发展程度来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联赛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必须实行改革。有些改革可能会影响俱乐部的利益,但从长远方面看,是有利无弊的。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也非常支持中国乒协做大做强乒超联赛的设想。谈到赛事的推广问题,李玉环透露:“以电视转播为例,今后央视的转播场次基本是该轮次的热点场次,目的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乒超的精彩比赛,以扩大乒超的影响。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乒超联赛像NBA那样,成为国际上一项有影响的赛事。当然,这还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努力。” 各方反馈态度不一 对中国乒协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各乒超俱乐部意见不一。总的来说是:有赞有弹,赞大于弹。 四川升和俱乐部总经理高亚翔十分欣赏中国乒协的举动,他说,这次改革十分尊重市场规律,也很尊重投资人的权益和利益,更好地规范了乒超联赛,明确了一个真正意义的俱乐部的模样,使大家看到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对中国乒协提出的固定赛季、抬高准入门槛,加大赛事推广力度等做法,各俱乐部均表示欢迎,而对缩编规模和相对固定主场,各俱乐部的态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黑龙江三精俱乐部主教练孔祥智认为,由于前两年哈尔滨乒乓竞赛市场被干扰,上赛季俱乐部主场一直设在外省,因此不低于45%、不低于20%这两个门槛对他们来说显得太高了。孔祥智对减少乒超席位的做法持肯定意见。“缩编队伍,可以使比赛更精彩,也有利于固定赛季。但对我们俱乐部来说,保级的难度更大了。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还是希望保持原来的规模。” 江苏无锡山禾俱乐部主教练靳鲁芳表露了自己的复杂心情。上赛季,无锡山禾11个主场分布在全省七八个城市,靳鲁芳承认,相对固定主场的做法确实有不小难度。 山东鲁能俱乐部综合部经理赵民认为:一个发育成熟的俱乐部,应该有自己的主场,这样才能培养俱乐部的主场意识,培育自己的乒乓市场,虽然对一些俱乐部来说难度较大,但从长远看,这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令中国乒协感到欣慰的是,各俱乐部对这一做法总体持肯定态度。俱乐部老总和教练们一致认为,乒超要大跨步发展,出现各方利益的一些大碰撞是在所避免的。但长痛不如短痛,他们会采取积极措施,按照中国乒协的要求致力于俱乐部的建设,共同将乒超联赛打造成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赛事。 作者:王全立 (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