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竞技中心马文广:“创新”是中国摔跤的关键词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09:35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 (新华社记者顾涓) 19岁的北京姑娘王旭在雅典为中国摔跤赢得奥运会的开山之金。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广在总结女子摔跤的成功经验时表示,“创新是中国能在女子摔跤首次进入奥运会殿堂便获得金牌的关键所在。”马文广坦称,王旭的金牌非同一般,它为中国摔跤运动注入了“兴奋剂”,给中国摔跤界实现突破带来了曙光。在展望2008年北京奥运 会时,马文广说:“中国摔跤若想有所作为,依然要借鉴雅典奥运会的经验——开拓创新。”提起女子摔跤,人们难忘雅典赛场。在女子72公斤级的比赛中,赛前并不被看好的王旭先在淘汰赛中接连击败欧美选手,接着又在半决赛中让5届世锦赛冠军、日本的滨口京子俯首称臣,并最终在决赛中一举扳倒俄罗斯选手,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次在奥运会摔跤赛场奏响。 马文广在谈到这枚金牌的意义时说:“雅典奥运会的备战过程为中国摔跤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依据。”马文广坚信,中国选手既然能在异地举行的奥运会上赢得一枚宝贵金牌,那么在2008年自家门口举行的奥运会上,就应该拿到更多的金牌。他说,无论走到哪里,中国摔跤都要凭借“创新”打天下。 观念创新——中国摔跤长期承传的比赛理念是“以防守为主”,这与国际摔跤运动的发展大相径庭。马文广介绍说,国际摔跤联合会从2005年起将实施新的竞赛规则,新规则的精髓是比赛时间短、裁判判罚简单。出席前不久举行的全国摔跤工作会议的专家一致认为,新规则大大加快了比赛节奏,力量大、体能好、主动进攻型的选手将在今后的跤场占主导,因此改变防守为主的理念是中国摔跤的当务之急。 科研创新——从时间和空间上全方位提高科技含量,是中国摔跤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马文广说,提高金牌的科技含金量是近年来人人高喊的口号,但是如何细化、如何落实却往往被忽视。从2005年新的奥运周期开始,以往训练时有科研,训练后没有;赛场下有科研,赛场上没有;专项课有科研,力量课没有的现象都将不复存在。“我们不因小而不为,我们的科研从时间角度讲,要实现24小时提供全方位服务。从空间讲,科研内容力求涵盖比赛、训练(技术训练和力量训练)、赛后恢复、赛前营养、心理以及信息等各个领域。” 训练创新——训练效果的好与坏,历来是运动员比赛成败的晴雨表。据马文广介绍,雅典奥运会前,中国摔跤大胆尝试了三跤合一(古典式、自由式和中国式)的训练体制改革并且从中尝到了甜头。所以,在新的奥运周期,中国摔跤计划从3个方面入手,继续进行训练改革。首先是管理模式的改革;其次是训练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再有就是训练器材的革新。 马文广说:“雅典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为中国摔跤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抓住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开创新时期中国摔跤的新局面是每一个从事摔跤运动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