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深圳科健俱乐部生存调查 双重夹击下难以为继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18:09 深圳晚报 | ||
———2004深圳科健足球俱乐部生存调查 昨天上午10时,记者走进深圳科健足球俱乐部,预想中空空荡荡的景象并没有出现,几个工作人员仍然在电脑前忙碌着,一切运行如常。科健俱乐部正在平静地走完它的“最后岁月”,明年1月底球员转会结束后,中甲联赛的一杆大旗将倒下。 2004年是科健俱乐部转折的一年,从年初的踌躇满志到年末的曲终人散,这期间,俱乐部在运营上费尽心机求生存,但终究难以逃脱资金危机和环境萧条的双重夹击。 初始:招商以补资金不足 今年转到深圳后,科健队带了几分“大干一场”的豪情,他们从高丰文足校买来一支二队,队伍得到完善;教练组成上,王宝山、董礼强等在国内足坛赫赫有名;刚刚安顿好,俱乐部建设和招商就双管齐下,尤其是后者成效多多:胸前背后广告很快卖了出去、场地广告牌落实、每场最佳球员冠名有了、和业余足校的合作谈成了……赛季伊始,俱乐部通过招商进账400多万元。 科健俱乐部之所以在招商方面下如此苦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资金短缺局面的预计。2003年在花都比赛时,俱乐部开支就一直紧张,甚至现在还欠上个赛季的赢球奖金。2004年度科健队预计投入为2000万元,在中甲俱乐部已属中下水平,但据总经理杨虹透露,在赛季开始的头两个月,球员工资和奖金的大头就来自俱乐部招商收入,而非投资方的直接注资。 危机:双重夹击下难以为继 球队在深圳的高额开销很快就让俱乐部捉襟见肘。据了解,俱乐部转到深圳后打一场比赛的成本为15万元,其中包括场地租金、裁判接待费、大巴租金等各方面费用,与在花都的三四万元相比大幅增加。中甲与中超的差距是明显的,俱乐部没有从足协那里拿到1分钱,招商收入在前三个月全部花完后,资金危机很快来临。而投资方科健公司的注入资金仅能勉强维持俱乐部的正常运转,球员、教练、俱乐部工作人员的工资全部停发。 但科健招商的努力并没有停止,这是试图“自救”的一个措施,但实际上与赛季初相比已步履维艰。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足球市场在下半年跌到历史最低谷,多数商家对科健的合作建议失去兴趣,甚至原有的合作也因为这个原因难以进行,这样预算中应有的资金也不能到位。科健由此难以走出环境与资金的双重危机。 结局:还清债务清白退出 科健俱乐部决定彻底退出足坛。如今剩下的工作,一是转卖球员,二是还债。客观地讲,在转让方面俱乐部仍有两种选择,一是球员全部散卖;二是卖掉5名主力,剩下18名球员随壳整体转让。但随着足协规定的挂牌最后期限越来越近,后一种可能正在逐渐缩小。除吴伟安卖出200万元外,目前多数球员都在寻找自己的转会方向,申请转会的达到十几人,也有不少主力得到了多家俱乐部的青睐,如有意唐晓菲的厦门队与绿城队,有意俞峰的延边队等,多数北方球员将北上,而不出意外的话,广州球员将被广州日之泉、江苏舜天以及东莞南城瓜分,而一部分打不上主力的球员将面临下岗。 科健队的债务的确不是问题,因为散卖球员的收入基本可以填平债务。在接受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调查后,科健俱乐部承诺还清拖欠球员的150万元工资与奖金,剩下的转卖收入将用来偿还债务及支付工作人员工资。总经理杨虹表示:俱乐部一定会“清清白白”地退出。本版摄影陈远忠作者:本报记者王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