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2004 中国反兴奋剂斗争里程碑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09:58 新华网 |
新华社记者李贺普 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自10月12日公布兴奋剂检查14例阳性后,接着又公布了足球运动员刘建生兴奋剂检查阳性,而且公布了违禁药物为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冰毒)。日前,足球运动员张可兴奋剂检查阳性结果又被曝光。人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反兴奋剂不仅加大了检查和处罚力度,而且加大了反兴奋剂的透明度。 “2004年,是中国反兴奋剂斗争里程碑的一年。”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官员赵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件大事构筑了中国反兴奋剂的丰碑:1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反兴奋剂条例》;8月举行的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实现历史性突破——32枚金牌,无一例兴奋剂检查阳性;临近年底又传来消息,北京兴奋剂检测实验室通过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认证,连续15年考试合格。 近年来,国际反兴奋剂斗争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直接参与、完善法规和依法治理。2002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成立,2003年3月在哥本哈根举行了世界反兴奋剂大会,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的政府签署了《哥本哈根宣言》,有近两百个国家或地区的奥委会组织在《反兴奋剂条例》上签字。200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建立“国际反兴奋剂公约”的议案。 国务院颁布的《反兴奋剂条例》,从法规的角度表明中国向兴奋剂宣战。随后,国家体育总局、商务部、卫生部、海关总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联合发出《2004年兴奋剂目录公告》。这些举措标志着中国反兴奋剂斗争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道路,并与国际接轨。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只有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中国等少数国家政府出台了有关反兴奋剂的法规和条例。 兴奋剂被称为竞技体育中的恶性肿瘤,多年来困扰着国际体坛,屡禁不止。约翰逊事件、环法自行车赛事件等,无不震动了国际体坛,震动了整个世界。2003年10月,美国陆续曝出近年来最大的兴奋剂丑闻——全国铅球冠军托特、女子链球冠军普莱斯、中长跑名将雷吉纳等大牌体育明星使用兴奋剂THG,就连欧洲百米飞人、英国的钱伯斯等也被卷入其中。悉尼奥运金牌获得者女飞人琼斯也不断受到有关THG的指控。更令人震惊的是,THG由美国一家公司实验室地下研究、生产,并提供给运动员使用。一向以反兴奋剂斗士自居的美国,在2004奥运年里受到兴奋剂的严重困扰,损害了其世界第一体育大国的形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兴奋剂于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游泳、田径、举重、自行车等运动员都曾在国际赛事中被查出服用违禁药物而受到处罚。其中,教训最为深刻的两起案例是:1994年广岛亚运会,11名中国运动员兴奋剂检查呈阳性,违禁药物为“双氢睾酮”;1998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前,中国一名游泳运动员在澳大利亚悉尼机场被海关查获携带违禁药物生长激素(HGH)。中国运动员的兴奋剂丑闻引起轩然大波,造成极其恶劣的国际影响,严重损害了中国体育的形象和国家的声誉。 “中国体育也存在兴奋剂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竞技体育中反对使用兴奋剂,我们的态度和立场是明确的坚决的。”赵健说。早在1989年,国家体育总局就提出反兴奋剂“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三严方针,此后10多年来制订了30多个本行业的法规性文件,同时不断加大检查力度,近几年每年兴奋剂检测都在4000例以上,阳性率下降到0·4%左右,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1·2-1·3%)。自1998年以后的综合性国际大赛上,中国运动员还没有发生一例兴奋剂阳性。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一举夺得28枚金牌,运动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奥运会期间117人接受兴奋剂检查,没有发生一例阳性。四年后的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又一次经受了考验,取得历史性突破成绩——32枚金牌,奥运会期间有152人接受兴奋剂检查,再次无一例阳性。 中国反兴奋剂斗争成绩卓著,受到国际体育界好评,在世界体坛重新树立了良好形象。最近在北京举行的雅典奥运会总结大会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再次给予充分肯定。英国《卫报》11月发表萨姆·沃拉斯顿的文章写道: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总干事戴维·豪曼说,他相信中国政府已尽了最大努力打击使用兴奋剂的行为,英国奥委会负责人西蒙·克莱格同意这一看法,中国运动员在雅典接受了150多例兴奋剂检查,没有一例阳性;9月出版的中国香港《亚洲周刊》发表题为《从雅典到北京的希望跑道》文章,评论说:中国代表团在反兴奋剂方面的严格自律和管控,在国际社会受到极大肯定……这种肯定的意义超过了奖牌。 2005年是全运会年,也是兴奋剂高发年。据悉,明年2月召开全国反兴奋剂大会,进一步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反兴奋剂条例》。此外,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还向媒体表示,在继续加大检查力度的同时,按程序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加大反兴奋剂的透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