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精神兼具民族特色 08奥运主题歌欲震撼人心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09:27 中国体育报 |
1988年汉城奥运会早已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时至今日,那一首激昂高亢的《手拉手》仍然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每一届看奥运,除了中国队能夺多少块金牌,开幕式和主题歌恐怕就是我们最关注的东西了。盛大的开幕式,在今天不只是体育迷的事情,它已成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十分重要的文化展示。那么,北京奥运会我们又将能向世界呈现出何种“天籁之音”呢? 北京面向全球选集歌曲 2003年4月15日开始,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首次面向全世界征集2008年奥运会歌曲。征集活动将历时5年,每年评出10首“奥运歌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入围候选歌曲。虽然2003年的歌曲征集工作一定程度上受到“非典”的影响,但北京奥组委仍然收到有效作品305首,在对经预选选出的88件作品进行了初评后,评选出了32件作品进入复评,最终评选出了7首2003年度入围歌曲。《相聚北京》、《走进东方的梦》、《人类竞赛》、《心灵的约会》、《为和平相聚》、《让梦都甜蜜》、《传递》等入围歌曲既有节奏明快的劲歌,也有旋律优美的抒情歌曲。 为了推动奥林匹克文化活动的开展,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创作推出一批好的奥运音乐作品。11月30日,北京奥组委再次向全社会宣布,第二届北京2008奥运歌曲征集评选活动正式启动,依然是面向全球征集奥运歌曲。与上一次不同的是,此次的征集活动将普遍动员和重点组织相结合,力求征集到风格多样、震撼人心的声乐作品。据北京音乐台台长邵军介绍,组委会将定向邀请国内专业的词曲作者约70余人召开专业座谈会和民间采风、深入运动队体验生活等活动,为他们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力求创作出既具民族特色,又能充分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作品来。 主题歌不是奥林匹克会歌 据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张明介绍,连续两年启动的北京奥运歌曲征集活动,目的就是为创作和产生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歌做准备,通过连续五年的奥运歌曲征集和评选活动,每年产生10首入围歌曲,经过各种媒体的广泛推广和各界群众的广泛传唱,最终将确定一首既充分反映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又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接受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 张明强调,很多人误认为奥林匹克会歌即是奥运会主题歌,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奥林匹克会歌是国际奥委会1958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五十五次全会上通过的歌曲,它主要在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升奥运会会旗时使用。而每届奥运会的主办国或主办地都会自行创作一首集中反映主办国、主办地鲜明人文特色以及人类追求和平友爱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主题歌曲,这就是该届奥运会的主题歌。 另外,张明也强调,此种大赛的方式不一定就能达到最终的结果———征集到奥运会的主题歌,但最起码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途径。另外,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群众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所以奥运征歌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动员群众的过程。 奥运歌曲从音乐广播唱响 据悉,北京音乐广播作为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主题歌征集和评选的承办单位之一,北京奥运会歌曲就将从北京音乐广播的电波中唱响。据北京音乐台台长邵军介绍,2008奥运会歌曲征集评选活动历时长、区域跨度广、风格性强,既有不容置疑的官方性、权威性,又有无可否认的民族性与国际性。作为承办单位的北京音乐广播有着媒介特性,组织经验,专业渠道,群众基础等多方面的优势,以北京音乐台这样一个本土化的电台来承办此次征集奥运会歌曲的工作,乃是真正立足于奥运会的主办地———北京,体现北京特色,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他相信在北京音乐台的组织运作下,经过几年征集评选和不遗余力的推广组织,一定能产生一大批符合奥运精神的优秀歌曲,使这一活动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深入民心,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与音乐相结合的卓越文化品牌。 中国与奥运歌曲的渊源 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奥运会不只是体育竞技的展示,也是主办国和主办城市文化的体现,音乐这一跨越国界的文化形式更是现代奥运会最有活力的文化伙伴之一。在世界音乐史上,中国音乐家创作出一批世界级的优秀作品,如《二泉映月》、《梁祝》、《茉莉花》等,激发了世界上许多音乐家创作的灵感。我国的音乐家们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创作了《亚洲雄风》等优秀作品,也为配合北京申办奥运曾推出了许多广为传唱的好作品。” 据悉,1993年,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有一首妇孺皆知的《好运北京》,当年这首《好运北京》是一位十分热爱中国的世界音乐大师乔治·莫洛德尔为中国申奥特别创作的,这位曾经创作了奥运会主题歌的世界级大师特为中国申奥创作了这首十分国际化和通俗的歌曲,而且还找当时中国驻美国洛杉矶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填写了中英文两种版本的歌词。最后由毛阿敏和孙国庆合唱中文版,英文版则由美国一支著名乐队演唱。这首歌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和国外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而各种的“好运北京”和“GoodLuckyBeiJing”也成为当年最为时髦和流行的北京申奥问候语。 作者:张旭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