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应试体育下催生冲刺班 “奥运之星”如何闪亮(组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09:21 新闻午报
应试体育下催生冲刺班“奥运之星”如何闪亮(组图)
应试体育下催生冲刺班“奥运之星”如何闪亮(组图)
阎世铎、南勇(右一)踌躇满志,并没意识到“拔苗助长”的危险

  “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丝毫不会怀疑中国队的实力,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中国队和德国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会师决赛,而中国队最终2比1战胜德国队获得冠军。”阎世铎无比豪迈地说。他的豪迈源自2008奥运之星队的成立——12月8日,27名中国小球员将前往德国巴特基辛根市留学,时间是两年。这支队伍的任务是准备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尽管中国足协对这支队伍信心十足,但在很多人看来,2008奥运之星队的成立对中国足球的可持续性发展并无太大的帮助。

  “这种送小孩出国集训的方式目前在中国有两种,一种是足协选派,一种是俱乐部选派,不过到现在为止来看,去国外集训的效果都不好。”一位圈内人士称,“许多例子证明了‘长期集训’这种老模式,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全世界足球都一样,联赛是根本,完全脱离联赛去搞集训,不一定就会取得好的效果。只有通过联赛的锻炼,队员的水平才会逐渐提高。如果单纯把一支队伍送到德国,只是打一些初级联赛或者邀请赛,那么对球员是一种制约。因为邀请赛的压力和联赛的压力有很大分别,队员们得到锻炼的程度自然不一样。”

  而2008奥运之星队被广泛质疑的深层原因在于,这显然是一支为“应试体育”而成立的队伍,足协派出的是十七八岁左右的球员,他们一切已基本定型,短短两年时间,似乎不是去打牢基础,而是去参加考前“冲刺班”,结局只能是拔苗助长。在中国足球步入低谷的时候,这样的一招似乎显得功利性太强了一些。

  为了2008年家门口的奥运会取得成绩,于是不惜重金组建队伍留学。如此典型的“应试体育”,如此豪赌,无法不让人忧虑。足球毕竟不是考试,如果组建2008奥运之星队这样的做法能行得通,中国足球何至于苦撑数十年而无本质变化?

  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不改变,少数留学的球员就可能被国内球员同化。2008奥运之星队“走出去”,两年之后还是要“走回来”。毫无疑问,他们赴德后肯定能学到一些东西,也会冒出一批实力不俗的新秀,但这些人早晚要回国,回到中国足球的环境之中,其前途难以预料。

  当年健力宝队回国之初,张效瑞、李金羽、郝伟等小“天鹅”们,无不令人眼前一亮,可很快这些人就逐渐沉沦,与国内培养的球员并无太大区别,根本原因无非是国内足坛的环境太差。

  “像中国足协这样紧紧抓住一支队伍不放,就指望靠这一拨人取得成绩的做法,绝不是真正提高我们青少年足球水平的好办法。”某圈内人士一语道破了问题的实质,显然,他完全不看好2008奥运之星队的前途。本报特约记者舒桂林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Dunk Party视频


震撼Sample


东京版Adidas


限量奥运复刻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