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一个人的江湖——2004年网球年终述评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1月28日07:04 深圳商报 |
中国人爱谈“江湖”,因为那里有“华山论剑”。如果我们把职业网坛也看作江湖,那其中的“华山论剑”当然是上周刚刚结束的ATP大师杯赛。而站在这个大战过后的华山之巅,回望2004年的成王败寇、胜负甘苦、欢欣与悲怆时,我们会发现:2004年的网坛,只是“一个人的江湖”。 一个人一统江湖 2004年,所有人见到瑞士青年费德勒都要让他三分——套用《围城》里的一句话:这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尘”,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3大满贯和大师杯,11个头衔和年终第一,都不必说;最打击人的是,在澳网、温网和美网的决赛中,世界第一分别击败了第二、第三和第四;大师杯,他又先后击败了第四和第三;最惨的是第三(休伊特),一年中竟然6次被他打倒在尘土里,输得连句抱怨都说不出来。有资格“华山论剑”的人没几个,费德勒如此轻易的把与自己齐名的高手玩弄于股掌之间,以“中神通”王重阳来比喻他,都有些不贴切。原因?江湖中的“第一高手”代有人才出,却少有人真正的“一统江湖”——就像费德勒今年所完成的“童话”。 “一统江湖”好不好?这关系到如何给2004年的网球江湖“定性”。对于网球来说,算不上好。现实是:只要费德勒出场,比赛的经典和精彩程度就大打折扣,因为那些有能力挑战他的高手一输再输,已经失去了必胜的信心。而信心,正是“高手”和“高高手”的分水岭。“一边倒”的比赛当然不好看。 即使从费德勒的角度出发,“一统江湖”也未必是好事。对手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那是危机、动力和坐标,是在残酷的职业体育世界中生存与奋斗的意义。有人问费德勒:如何看待“对手”?这个1988年后、首位一年赢得3大满贯的选手说:“对手的存在对体育是很有益,它将推动网球的发展。”官话?是的。事实?是的。费德勒甚至希望能遇见桑普拉斯或阿加西那种级别的“对手”,让职业生涯不会寂寞。寂寞?没错。一个人的江湖,结局必然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自己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否则,为什么有人会叫“独孤求败”?到了“求败”的境界,你肯定是孤独的。费德勒和网球世界现在也许还感觉不到“孤独”的伤害,但如果此人在未来多年里都如此“求败”,他一定会无限惆怅面对历史发问:康纳斯有麦肯罗,桑普拉斯有阿加西,我呢?到那时,“一个人”的网球世界又会剩下什么呢? “一招鲜”一统江湖 费德勒一统江湖,去年还不明显;但“一招鲜”一统江湖,却是近10年网坛的一种显著趋势。看看今年的球场,你会发现:发球上网打法基本看不见了(还有个“龙套”亨曼);技术型打法的施展空间越来越小——阿加西渐行渐远,休伊特苦苦支撑。剩下什么呢?追赶音速的大力发球、强大的正手进攻与死缠烂打的拼底线,这三招一统天下。 技术无好坏,只要正确运用;但2004年显示出的问题是:如果这是网球技术的进化必然,那网球也就快进化成“恐龙”了。原因是:球员们对上述三种技术,或者其中某种技术的依赖性变得异常“顽固”,打法固然不灵活,场面当然不精彩,比赛也变成“速食面”。在这里,罗迪克是反面教材。看过大师杯半决赛的人都会明白:只要他那创造世界纪录的强力发球失灵,失败就是个时间问题。 中国人读武侠小说,都知道“一统江湖”是许多豪杰枭雄毕生的愿望,口号喊得响,本事也很大。然而,最终不但成功者寥寥,而且多半被当成“野心家”或“大反派”,在故事的结尾要被“处理”掉。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江湖,一定是要群雄并起、“百花齐放”的,否则,江湖就会在岁月的消磨中慢慢“死掉”……(彭延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