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个“独养儿子”怎够 上海乒球不能只有王励勤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02:41 新闻晨报 |
11月3日,在江苏太仓、安徽芜湖等地“漂泊”近两年的上海乒乓球俱乐部第一次回到了真正属于它的土地上,与上海乒迷久违了的乒超联赛终于在那一晚“尝试性”回归。而在那晚,杨浦体育馆几乎座无虚席,门外停的自行车差点把所有出口全部封死。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明星效应所起的作用,赛前记者就和王励勤打过赌,料定这场比赛有超过90%的观众是冲着他来的。低调的他说不相信,可事实证明,在他打完那场短短 的、仅耗时15分钟的比赛后,全场观众已经流失过半。从王励勤2000年获得悉尼奥运会男双冠军后,上海乒乓球几乎就靠王励勤一人撑起了整个市场,但只有这么一个“独养儿子”,上海乒乓球怎么够? 乒球队想重归故里 解决够不够的问题,其实首先需要的不是人才,不是教练,而是一种环境。尽管,根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的乒乓业余人口有几十万,在杨浦区等某些区县,到了周末乒乓球桌更是一张难求,但真正掏钱去看乒乓球的人却屈指可数。上海圣雪绒乒乓球俱乐部的老总王戈无奈地告诉记者,有些人甚至情愿打车过来拿张赠票也不愿意自掏腰包,一场票价仅20元的比赛别说收回成本,就算拥有能撑起场面的人都很困难。这样的乒乓球市场实在让所有的投资商寒心。 于是,在两年前,这支原本应该属于上海的乒乓球队只能无奈出走,在上海周围的几个中型城市落了脚。去年是江苏太仓,而今年则转战安徽芜湖,主将王励勤开玩笑地对记者说,有时候早上醒来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当然,这样的“游击战”给上海乒乓球带来的回报是超值的。据王戈回忆,在太仓“征战”的日子,整个体育馆几乎是场场爆满,观众的热情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其实,上海人也并不是不喜欢乒乓球,只是现在能提供他们娱乐的东西太多了。F1、网球,甚至足球,那个不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听说现在篮球球市也相当一般,我们的乒乓球就更别提了。” 上海男队的主教练王嘉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老家的感情自然不必多说,他感慨地说还是希望看到上海乒乓球回老家,“毕竟是自己的地方啊。”而据记者了解,上海目前最大的乒乓球俱乐部圣雪绒也在11月3日那场火爆的球市之后开始考虑回老家。“那次的门票出售情况的确让我们找回了信心,尽管只是尝试性地发送了一部分10元的球票,但球迷们的热情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回去我们俱乐部会好好研究研究,争取再找到一些卖点,让乒乓球在上海真正地火起来。” 培养生力军是关键 和所有运动一样,球迷和乒乓球运动之间存在着水和船的关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但归根结底的是,你必须要有“舟”,尽管有些拗口,但上海男队主教练王嘉麟一直坚持这套通俗理论,他认为,把新一代乒乓球王者培养起来才是真正能把乒乓球运动推上前台的一个必要条件。 上海目前的主力队员分别是王励勤、张洋、郭瑾浩、张继科、刘杉和何海津,王嘉麟手下共有18名队员。其中除了王励勤和张洋在国家队外,其余对市场还是没有太大的号召力。王嘉麟很坦诚地告诉记者,在培养乒乓球后备人才方面,上海较其他城市而言做得算是很出色的,有乒乓球特色学校,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挑出好苗子。但这表面的一派风光并不能完全掩盖目前乒乓球运动青黄不接的事实。“上海人的身体素质应该很适合从事乒乓球这种技术性比较强的运动。但现在很多家长出于对将来的打算,并不一定就想让孩子在长大后继续从事这一运动。毕竟,竞技运动的淘汰率太高,投下去这些精力到底能有多少收益,大家心里都没个底。” 好苗子不能“茁壮成长”,让乒乓球队这一边也是心急如焚,主教练王嘉麟告诉记者,目前球队已经开始着手培养一批新的孩子,全部在十八、九岁左右,是以后的重点培养目标。但所遇到的艰苦却是难以想象的强大,“打乒乓球不怕别的,就怕娇贵。365天,一天都不能落下,看看王励勤的身体素质,这都是一天天在健身房里练出来的。” 现在,王嘉麟手下有十几个孩子,除了训练环境优化了一点外,和王励勤最初的时候一样,这些孩子们依然在坚持一些枯燥的训练。“一天练下来,胳膊都抬不起来,就算不是我的孩子,看了也心痛。可这,就是竞技训练必须付出的代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