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雅典:能“从小做起”吗?--关于奥运局部与细节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08:59 中国体育报 |
奥运是宏观的,更是具体的。开、闭幕式的盛况,万人空巷的盛景,毕竟不可多见,奥运更多的还是在细节中影响、左右着我们的感觉。 一天早晨,在记者村餐厅用餐时,一女记者指着另一女同伴的膝盖问:你腿上这伤也是屋里床脚磕的吧?这时,一男记者一提裤腿也诉苦:“我这也有,而且都破了两回了,我也不长记性,被磕的时候痛得呲牙咧嘴,可一累就忘,这破床角可害苦我了!”他们说的 肇事床角,其实都是“直角”惹的祸。这是因为,房间里的床垫面积小于床体,因而不靠墙的尖尖床角就裸露在外,一不注意就会被磕。但没想到,一苦众申,我们的十几位记者几乎都领教过。不仅如此,房间中的桌角也是尖锐的直角,我的胳膊就多次遭磕。而且主新闻中心里800席的一个个桌角,也是如此,所以每当痛苦地揉胳膊时,我都恨不得把桌角砍掉。其实,砍掉变成弧角,才符合工艺学原理。北京奥运会肯定也会有许多新办公家具,这种常识性细节应不被忽略。每个记者报到时,都会领到两大本厚厚的《记者指南》,几百页,很重。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注意到几乎没有几人真正使用,利用率非常低,因为携带不方便。相反,许多人都是将里面的地图或简图撕下装兜里,更多的人则是选择直接问志愿者。后来,志愿者索性在记者村的大厅里贴上一张标识图,供直接查阅。天天看着那两大本装帧精美的《指南》一直静静躺在桌面上,我想,它们成本不菲,效益却极低,北京奥运时,能否设计出简明、轻便的《指南》,为已是笔记本电脑、相机、录音机全身披挂的2万多名记者减负,也为赛会庞大成本减负? 打印纸的需求量,对一个奥运会来说是巨大的。我注意到,雅典为记者提供的所有项目的资料,已比悉尼有了明显压缩,新闻中心资料格内的打印件高度,一般不超过一手指高,有的甚至仅放几份。因为增加了电脑和打印机数量,记者们可以各取所需地自己打印。这使得纸张、油墨、耗电量,甚至小小的钉书钉,都得到了大大的节约。但是,仍有改进余地,一是,有的程序设计存在“拖泥带水”化,打印一张资料,还带着不需要的数据尾巴。我打过一份赛程表,9项却打了18页,每张都带多余的附页,是个不小的浪费。二是,打印纸未能做到正反面利用,看着每天桌上、架上费掉的白花花的纸,其实将弃掉或过期的整理一下,反过来依然可再用。这也符合“绿色奥运”的理念。 看电视转播的观众,对看台上经常的大面积空旷,印象应该很深。观众稀稀拉拉的比赛,不仅影响运动员的情绪,电视观众看着也不带劲。而这点,悉尼就做得比较巧妙,他们是在场馆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这点,利用光学原理来“藏拙”。悉尼的看台座椅大多都是深色暖调,再附以暗光配合,使看台的感觉朦胧不清晰,这样,观众少的时候并不明显,反差不大。其实,这种主观上“遮丑”的作用,客观上还能减轻对下面赛场的光感影响,能形成剧场效果,更有利于比赛,NBA赛场就属此类型。所以,雅典体育馆座椅颜色少点“色艺”。 再有,记者村的房间没有配置“免洗”条,这与现在国际酒店早已通行的环保新措施不接轨。“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如您将此条放在枕上,我们今天就将不为您更换床具”。其实“免洗”条已无需再读,它已成环保的一个符号,不应被奥运忽略。 当然,雅典奥运会内外,也有许多应称道的细节,篇幅所限,试举两例。 记者村的梯形金属钥匙牌非常有特色,大家都爱不释手,有人甚至还戏言走时不还,赔钱。没想到,退房结账时,收银小姐主动告诉你:钥匙交回,钥匙牌带走留念。 那天在垒球场,中国队比赛前,广播里忽然传出一阵熟悉的中国流行歌曲声,原来是萧亚轩那首著名的《爱的主打歌》,听起来是那样亲切,与在国内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印象中,在悉尼的赛场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北京奥运能不能请我们的驻外使领馆机构搜集一下各国(地区)2008代表性音乐? 作者: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