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旧将庞利飘泊无期 百万富翁只是足球分子(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07:40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本报记者沈雷 据说某日一上海朋友请庞利吃饭,席间摁出手机通讯录让东北大个儿看,“庞利1”、“庞利2”……挂着他名字的手机号足足有6个。“每去一个地方都得换手机号,习惯漂泊了。”庞利笑着说。从辽宁到重庆,从重庆到上海,从上海到厦门,如今的庞利身属丽江。这个西南边陲旅游名城拥有一支乙级队。 对于上海球迷,庞利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4年前,“二次革命”的申花走了谢晖、区楚良几位主力,庞利和辽宁队友刘建生双双来到沪上,成了落户上海足坛的第一批辽籍球员,随后才有了曲圣卿、张玉宁、肖战波一干老乡的南迁。“他们几个都是从小和我一起长大的,我到申花后,他们没少向我询问这里的情况,上海的确是个吸引人的地方。” 按庞利自己的话说,差一点就成了一位“上海人”。庞利本已准备在上海安一个真正的家,可2001年底俱乐部管理层变化,新上台的班子没把两年联赛只打进1个球的“旧人”庞利列入计划。转会去厦门同样只呆了2年,刚有些感觉的庞利不得不因为俱乐部调整年龄结构,再度漂泊。“在外头漂了六七年,真想回家踢球,可辽宁不是养人的地方,能出好球员却养不起球队。”丽江队上下有8个沈阳人,庞利不愁听不到乡音,可即便如此,即便居住在风景如画的旅游名城,寂寞的感觉依然时时袭来,“再美的地方,呆上10天是一种享受,可呆上几个月就及不上家了哟。再不回去,2岁的儿子都要认不出我了。” 年初,他差点去了中甲“升班马”大连长波,“毕竟那里距离沈阳只有3个小时车程”,可当时长波因实德系问题迟迟决定不了主场,似乎财政也有些问题,同为沈阳老乡的丽江队主帅尤可为一声召唤,庞利还是选择了投身职业联赛的最低级别——乙级联赛,到了“出国比回家近”、“倒3次飞机,飞4个小时”的丽江。 29岁的庞利比现效力九城队的前申花队友张勇大了20天,他是所有参加乙级联赛决赛阶段8队中年纪最大的球员。依他这个年龄,选择事业的第一位因素是稳定,庞利已经没有太多的梦想,“可能我还算是幸运的,在外呆的这几支球队都比较规范,该什么时候发工资钱就到手了,不像那时在辽宁,给倒都给了,前年工资去年发,去年工资今年拿……我有朋友去年在哈尔滨踢球,辛苦了一年没挣到一分钱,球员能踢几年球?像我们漂泊在外的,遇见这种事情,恐怕真连饭都吃不上了。” 自感还能踢上两三年的庞利,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庞利参与了联赛职业化整整11年的全过程,17岁就进辽宁一队的他也是张引那拨“辽小虎”中成名最早的球员,“出名早有啥用,还不得看后来的发展?”岁数大了,容易看得开,庞利甚至拿自己打趣,“我是我们那茬里第一个进一队的,第一个转会出去的,说不定也是第一个退役的。” 笑声中有些苦涩。当年那支威震亚青赛的国青队的球员中,肖战波、曲圣卿、李明、李霄鹏、姚夏等仍活跃在顶级联赛中,而当仁不让的第一中锋、亚青赛最佳射手的9号庞利,却在最低级别的比赛中为一份收入而努力。在丽江的半年多时间,倒给了庞利足够的时间与一位“10多年交情”的故人叙叙旧——那支国青队中司职中场核心、身披10号的高福林是土生土长的昆明人,他当年与庞利的搭档是天作之合。高福林运气很背,那时的云南没有球队,在踢了2年乙级联赛后,高福林选择了在孩子中继续自己的足球梦。庞利挺认同朋友的选择,“我们这样的要是不踢球了,或许只能去当教练带孩子。做生意?咱们也不会算计,以前退下来的又有几个能转成型的?” 庞利的故事说到这儿,差不多也该打住了。选择写他,不因为他曾是申花的17号球员,更因为想告诉大家关于足球球员的一些真实故事。足坛的确有脾气暴烈、年薪百万的大牌,但更多的是像庞利、高福林以及乙级联赛里几百位月薪千余元的弱冠少年。庞利老惦记着上海,惦记着郁知非、贾秀全,惦记着那段时光,或许上海是他一辈子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可上海却会将他淡忘。足球之于庞利、高福林以及成千上万的球员,又何尝不是这样? (本报郑州11月4日专电) 2000年5月18日,庞利在该年度甲A联赛申花与泰山一役中攻入致胜一球。 本报记者郭一江摄(资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