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以大学生的名义兴办“大超”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11:37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10月31日电

  首届“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在上周末开幕了,这个被教育部视为“立足高校,面向社会”的新赛事将成为学校比赛融入社会的开拓者。不仅如此,教育部还希望,相比纯粹面向学生的CUBA,像“大超”这样的赛事不仅要创造出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应更多地担负起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的责任。教育部甚至希望在篮球“大超”之后,积极推进足 球“大超”的问世。至于其他体育项目的高水平赛事和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也有意涉足。

  上周五,记者在青岛遇见了出席第五届“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开幕式的教育部学生体协竞赛部部长王刚,王刚向记者透露,高于现在大学生足球联赛规格的“大学生足球超级联赛”正在教育部的规划当中,教育部希望能在两年内将该项赛事推出。和今年率先登场的篮球“大超”一样,足球“大超”也将具有职业联赛的赛制和模式。

  但中国的高校已经拥有自己的联赛———飞利浦大学生足球联赛,并且红红火火地搞了4年,如今在学生中很有影响力,对于开展学校体育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就像在CUBA之后还要创办篮球“大超”一样,教育部为何还要积极谋划足球“大超”?这样的尝试会不会得到认可?王刚的答案是:“社会对各种层次的赛事都有需求,一般的学生联赛,还有俱乐部间的职业联赛都有对应的受众市场,大学生超级联赛也能获得自身对应的学生、社会的市场需求。我们认为这样的尝试会成功,因为这可以从很多国家的成功案例得到证明。”

  赞助商们对首届篮球“大超”的积极支持,表明了“大超”在经济效益上确有其价值所在。但除此之外,竞技人才的培养也是“大超”的目标之一。以王刚的说法,学校要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甚至要逐渐成为竞技体育人才来源的主渠道。

  不过,从已经开赛的篮球“大超”中可以发现,某些高校球队是专业运动队的“易帜”,有些球队则大量吸收专业队退役队员———如果这种状况成为“大超”的风气,那么,“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将成为显而易见的空话。

  王刚认为,出现某些个别现象是难免的,“无论是教育部主办‘大超’的初衷,还是赛事章程的相关规定,都证明了‘大超’要承担培养人才的愿望。我知道现在有些现象让人不好理解,但这都是暂时的。从长远来说,‘大超’的比赛队员都将是学生。专业队队员‘回炉’现象肯定会逐渐消失”。

  王刚解释道:“目前的‘回炉’现象有其特殊的背景。大学生的体育人才培养是与整个教育系统紧密联系的,但我们的小学、中学现在还很难向更高一级单位输送体育人才。这种自下而上的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时间。”

  至于这个时间是多久,王刚也难以确定,他只是告诉记者:“教育部门要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决心很大,今年年底,针对学校如何为竞技体育培养人才这一问题,教育部学生体协还将专门召开会议以广泛征求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在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上,全世界通行的做法有美国式的学校选拔(大学生联赛)或欧洲式的俱乐部选拔,被中国体育人引以为傲的“举国体制”并不多见。现在,中国的教育部门已经开始尝试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但能否真正达到目的以及需要多长时间则不得而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