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切口”与“精品”——广东番禺农村体育印象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09:33 中国体育报

  当温饱解决,农民开始关注自身健康、有了体育意识、自觉进行锻炼之后,政府体育职能部门还能为农民做些什么?

  广东番禺区体育部门把不应由政府代理的职能转移给协会及中介组织,管办逐渐分离。

  他们将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作为切口,提高档次,给竞赛表演做包装,运用“精品”效应,因势利导,在农民中宣传普及,扩大体育给农民带来的欢乐。———记者采访手记

  番禺原来是县,现在并入广州成为一个区。番禺大部分是农村,农民生活水平较高,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595元。番禺曾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农村小康达标县(市)”、“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先进县(市)”。

  因为有经济基础,所以番禺农村体育开展得较好,场地设施基本跟上,已培训的上千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正在各基层积极工作。

  “经济越是全球化,文化越是本土化”。记者采访了它们的几个民间传统体育“精品项目”,顺藤摸索,看到了它们良好的群众基础。舞狮———沙坑村里的“龙哥”

  人说沙坑村有6 条龙,除了村里的男、女龙舟队;学校的男、女学生的龙舟队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龙”就是村支书周镇隆。

  他特“牛”,见他不容易。电话里的声音又粗又亮:“我让他们接待你就行了么!”“让他们跟你说就行了么!”

  我不干,说一定要见见他,因为他是个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龙哥” 自懂事起就喜欢舞狮,五六岁时练武术,练就了一身高高大大、虎虎生气的健硕身材。

  他与沙坑村的村民一样,原籍佛山南海。20世纪50年代初因修建佛山机场,整条村迁徙到这里。老家南海是南狮的发祥地,龙哥来时也将南海醒狮的传统民间体育传承过来。

  1975年,龙哥成为沙坑大队大队长,管理着一千多村民。开放改革后,龙哥自动下海承包公司,一年的纯收入有7位数,成了财大气粗的大老板。

  但是,家乡沙坑村的集体经济却在滑坡。在父老乡亲的恳请和领导的说服下,龙哥把干得红火的公司交给他的儿子管理,自己回到沙坑村,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当上了沙坑经济发展公司的董事长。龙哥是能人,5年后,全村1315人,一年的集体经济收入一下跳达700万!

  然而,在实践中,他懂得了农民素质和文化结构的重要性。经过仔细思索,他决心用最有群众基础的民间传统体育作为突破口。

  1997年,龙哥与村委会决定,成立沙坑村龙狮团,龙狮团设醒狮队和舞龙队,他自己任团长。带动沙坑村文化建设,提高人的素质,加强村的凝聚力。

  南狮是南粤最普及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喜庆典礼,锣鼓舞起狮头,就可以将气氛搅得火爆热闹,风风光光。群众特喜欢。

  于是,龙哥亲自带着一班半小不大的小伙子,一群婆婆妈妈的妇女苦练起来。

  他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6点半钟就出现在练习场上,刻苦练习基本功。平常,只要他一有空,就会走到龙狮团,对着舞狮的小伙子指指点点,亮开大嗓门儿:“大伙好好练,要做一流的龙狮团,要冲出亚洲,奔向世界。”后来,他们果然走出国门,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在日本人、法国人面前出尽了风头!

  沙坑村女子舞龙队的年龄比男队差不多大一半儿!是在1999年成立的。队员平均年龄40岁,年纪最大的57岁。周镇隆的妻子已经做了奶奶,也加入到沙坑女子舞龙队的行列。从此,“艳龙”名声威震天下!

  2000年,沙坑村被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定为“中国国家醒狮集训队”。这一重要的成果奠定了沙坑村龙狮文化的发展基础。

  龙哥希望自己的龙狮团“威水”(粤语:了不起),但他更希望自己的村民同样能通过武术强身健体。他将武术当作打造安定团结、健康快乐农村的武器。

  沙坑村村委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将每年龙狮团外出表演百万余元收入全部投入公共体育设施。在有关部门支持下,修建了番禺第一个村级体育馆,为村民提供了健身场所。经过五六年的努力,沙坑村从小学生到20出头的青年都打心里热爱醒狮,龙狮团人才济济。

  记者到沙坑村小学采访,刚好碰到他们在每周五举办的全校学生的武术课。大操场上,练棍的、练单刀的、舞狮的……一个班、几个班、一群群地认真训练。沙坑村领导希望武术成为一些孩子的终身体育。

  龙哥说,他们村会武术的有一半以上。

  作为一个村的带头人,龙哥将民间传统体育的普及与提高极好地结合了起来。他以龙狮———这个农民们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作切口,不断地伸展着外延。他打出了沙坑村龙狮团的品牌,培训更多的热爱醒狮的人才。

  在沙坑村委会,琳琅满目的奖杯奖牌不仅是醒狮舞龙的,还有“无毒村”“文明标兵村”等奖牌。2002年、2003年的锦旗和先进奖牌不断增多。传统体育成为沙坑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帮手。黄阁舞麒麟

  广州体育文化,属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岭南文化兼容性、开放性和商业性的特点。广州番禺“黄阁麒麟舞”极具岭南文化特点。它盛行百余年,融南派武术与民间舞蹈、广东音乐于一体。

  黄阁麒麟,由于群众基础好,已成为番禺的体育精品。其历史悠久,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南派武术风格、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群众广泛的参与性而深深扎根于番禺的文化土壤中,成为当地民间传统体育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每逢“贺岁”,各麒麟队便穿街走巷,前往家家户户拜门(拜年),大年初一到初七,本村和外村的麒麟队就在打谷场上为全村人表演麒麟武术,村民们自己也轮番上场表演自己的武功,节日气氛十分热闹。

  在大塘村的练习馆里,记者采访了当地著名的武术名师元叔———李滚元。他皮肤黝黑,腰板挺直,动作麻利。

  “我们村里大多数人都能‘打几下’,村子里有练武的习惯,解放前不太平,练武防身。村民们在农闲阶段,各个自然村的麒麟队开展了排练活动,由村中的老者组织一班后生入馆习武,每晚练拳、踢腿一直练到岁末。年初一上午,还为全村父老乡亲公开表演。”

  老人很小就开始习武,还觉得自己练得不够。现在每天四点他就起床练功,扎马、拉腿。孙子便是他的徒弟。元叔今年68岁了,但他的敏捷灵活的身手实在不像这般大年纪。

  原来这里的小学也是每周有固定的武术课。前不久,老师走了,固定的武术课没有了,村里的老师傅们就把愿意继续习武的学生们分了,你带几名,他带几名,担负起教学责任。“家长带着孩子拜师傅,支持孩子们练武。”村里习武风气很浓。

  两名英俊的小伙子进来了,一个是本村书记的儿子,才上初一。另一位已上了高中。他们在前不久的省级武术套路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成了全村孩子的偶像。他们说没有人强迫,是自己的爱好。看起来,黄阁麒麟舞后继有人了。

  作者:彭则鹏

  (来源:中国体育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