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中国足球自省精神的缺失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03:12 北京晨报 |
在近期的中超赛场,罢赛、教练员、官员冲进场内质问裁判的事情动辄发生,匪夷所思的比赛结果屡见不鲜,而当这些行为大都发生在倡导改革的俱乐部身上时,让我们不得不对改革的发起者们产生很大失望。 当然,有某专业媒体专门为投资人“洗脱嫌疑”,比如称在连沈之战出现罢赛风波时,徐明始终电话操控要求“球员不要退场”,以等待自己与足协官员的磋商结果——但这 本身就是个笑话,比赛但凡出现争议都需要停止下来,等待老板和足协官员直接对话辩出个是非?这是哪里的规矩?赌气也好,施压也罢,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老板们想过购票入场的球迷吗?退一步讲,即使大部分球迷出于对改革的支持而未曾声言不满,那么,他们起码应该听到一句表示歉意的话吧? 再往远点说,中国足球水平长期徘徊不前,中国足协理所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就职业联赛的种种弊病而言,中国足协的最大责任是“不作为”,即面对假球、黑哨、赌球等种种破坏联赛真实性与纯洁性的行为,中国足协缺乏整肃手段。可是,俱乐部方面就脱得了干系吗?派系公开、贿赂裁判、假球肆虐,这些事实是俱乐部方面无论如何也推不到中国足协头上去的。但是很遗憾,我们迄今看不到老板们对此有任何的反省与自我批判。 有种解释是,一旦成立所谓的职业联盟,联赛变成了事关老板们自身利益的事情,上述丑陋行为会被高度限制。徐明就曾于央视作过类似的阐述。不过别忘了,中国足协的限薪令一样是事关老板们的腰包,为什么最后变成废纸一张呢?原因很简单,各俱乐部的利益在作祟! 中国足球并非没有游戏规则,但有太多的人有足够的权力、势力或者勇气去漠视规则,而未来的游戏规则由谁制订可能也并不重要,因为玩这个游戏的,有太多无视规则的“前科”。 有“前科”并非就没有参与甚至领导改革的资格,但是,我们希望听到中国足球各层面参与者的发自内心的自省,否则,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所谓的改革能给中国足球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而昨天,足协坦承了自己对中国足坛的不堪现状负有“主要责任”,对于普遍缺失自省精神的中国足球而言,这无疑开了一个好头。里工 |